slogon
打开

决胜脱贫攻坚·贵州教育人物丨熊康宁:石山怕他村民爱他

贵州教育发布
1599878220
积分商场

视频策划创作:罗莎、何华琳

自国家九五计划以来,以熊康宁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贵州师大喀斯特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选择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花江大峡谷作为研究示范区,通过连续承担四个五年计划的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大课题,经过20年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积累,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贵州省情、适宜喀斯特环境特征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花江模式”。

花江模式提出这类地区要以蓄水、治土为核心,特色经济林种植及高产技术为支撑,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产业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共同攻克石漠化这个生态癌症

通过综合治理,花江大峡谷初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15年12月,利用花江模式建立的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生态产业规模经营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50余平方公里,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在1996年3%的基础上提高到47%,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43%,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31%,种植各类苗木约297万余株,人造经济林19.8平方公里,其中林草间作2.33平方公里,生态结构得到一定优化,生态类型逐渐多元化,生物多样性指标呈现出向良性发展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额650元提高到5950元。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产业、惠及民生效益。该模式在关岭、贞丰、镇宁、紫云、册亨等37个县市进行了工程化推广运用。

近年来,石漠化核心区贞丰县顶坛片区举家外迁的多户农家,陆续重返故乡谋发展。因为曾经荒芜的花江大峡谷,如今披上了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二五期间,贵州师大喀斯特研究院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并与2016年3月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的验收,顺利结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除花江示范区外,科研团队又在贵州毕节撒拉溪喀斯特山地、重庆北碚中梁山喀斯特槽谷又建立了两个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创了毕节模式北碚模式。科技力量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三个示范区的面积达到2296公顷,辐射推广面积96000公顷。三个示范区植被覆盖度提高16.49%,土壤侵蚀模数降低22.35%,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14.23%以上,生态系统保水固土功能提高33.45%。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3.77%,惠及民生2.88万人。

在综合治理中,科研团队与企业、农户合作,组成产业创新联盟,创立了政府+专家+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使生态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多赢格局。

科研团队与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祖文民生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贞丰县顶罈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企业开展石漠化治理衍生产业产品的开发、加工,申报国家技术专利,开发核心技术和科技营销策划设计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与花江项目治理的贵州祖文民生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祖文告诉记者,公司获利同时,农民也得到了实惠。目前,公司在贵州石漠化地区扶持农民栽培的经果林柿子树,每棵年产值40多元;发展柚木4000多株,柚木成材后,每株年经济效益200元-300元;花江示范区共种植10多万棵,更是帮助农民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民在喀斯特山上建起了绿色银行

科研团队与农户合作,示范区农户自愿组合,以土地折合现金的方式,成立生态产业化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课题组在朝营村联合农户44户,入股土地400亩,租赁土地400亩,建立了高山生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毕节泡核桃800亩,刺梨400亩,养殖肉牛60头,贵州半细毛羊360只,林下养殖洼土鸡13000只,形成核桃、刺梨生态产品、鸡牛羊生态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生态产业模式。

科研团队创立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国家石漠化治理专项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起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科研团队通过技术转移与推广应用,拓展提出生态移民与自然修复、封山育林与生态修复、人工造林与特色林产业、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水土保持与基本农田建设、水资源开发与灌溉农业、农村能源建设与社区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旅游、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等9种石漠化治理工程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的咨询报告被国家发改委采纳出版发行,全国采用,为国家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8省区同类喀斯特环境石漠化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治理模式、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

贵州在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的同时,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可以说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也是提高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容量的开创性试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虽然示范区内的石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和程度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人口压力仍然巨大、陡坡耕地多,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仍会以一定速度发展,石漠化面积仍在增加。因此,石漠化成因的复杂性和治理的艰难性告诉我们,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熊康宁教授说。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年8月,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公布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项目立项清单。熊康宁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5910万。贵州师范大学作为项目主持单位,是全国唯一的地方师范院校,也是贵州省唯一的生态治理类立项项目单位。

该项目依托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和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究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问题,围绕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通过项目实施,将突破和阐明石漠化演变机理与驱动机制、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耦合机理与协同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与前沿理论,建立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助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建设美丽山川和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贵州正在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从生态文明创新平台的建立,到绿色产业的培育与打造,探索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

编辑

李沁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