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统口村,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两侧砖房别墅错落有致,田间地头,绿草如茵……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后进村。
近年来,大有镇紧紧围绕“林种药、坝坎种草、圈养畜、散养禽”总体规划布局,按照“建基地、强产业、育龙头”发展思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稳步走上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的小康路。
盘活一棵草 致富一村人
岑巩县大有镇统口村华农菌草基地
“华农菌草让我打了一个由贫到富的‘翻身仗’。”说起种植华农菌草,统口村指挥山组胡泽沛真是赞不绝口,“2016年,我就开始试种,当年就有了收益,后来发展到35亩,创收最高的一年有15万元,这几年在我们统口通过种草买得车,修起房的有很多。”
“统口田大丘,土大丘,三年两不收”,这是10多年前,统口村由于干旱,村民生产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统口村耕地面积2901亩,保灌面积仅360亩,是典型的因干旱而贫困的村。长期以来,村里大量土地撂荒或种植粗放,农户收入少,生活困难。
2016年,岑巩县委县政府从干旱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这一实情出发,引进贵州华农草业集团落户岑巩,在大有镇统口村投资开发了黔东南岑巩县草畜菌业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统口村走上了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发展新路。
“2019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菌草种植2040余亩,实现创收600万元。参与种植华农菌草的106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统口村村主任胡毅介绍说,统口村自2016年率先种华农菌草以来,通过发展菌草、基地务工、固化分红、利益联结等方式,让283户贫困户当年实现了脱贫,全村也实现了精彩出列,迈步走向振兴,华农菌草成为了大有镇的富民支柱产业。
昔日“巴掌田” 变身大果园
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生态农业观光园
金秋九月结硕果,五谷丰登迎喜悦。近日,大有镇腊恰畈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猕猴桃进入了丰收季,园内密密匝匝的果树连成了一片,猕猴桃挂满枝头,个个新鲜饱满。提筐、采摘、装袋……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这一坝每家都有点,分下来都是巴掌大的田,真是想不到,现在能变成了大果园。”腊恰畈村吴英成一边忙着摘果,一边介绍说,“土地租出去第一年是700块钱一亩,到第三年就是八百,平时的施肥、除草,我们都来干活,100多块钱一天,现在一个月也能挣到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据腊恰畈村党支部书记张能贵介绍,6年前,因村里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很多土地被闲置了下来。2015年,该村村级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引进贵州省睿亿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土地1100余亩,建设了腊恰畈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形式,有效拓宽了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葡萄、猕猴桃、火龙果、翠冠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管护和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可带动15000余人次就近就业,每年劳务支出达到90万元左右。”贵州睿亿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群英说。
小小“神仙草” 致富大产业
岑巩县大有镇铁皮石斛基地,工人采摘石斛花
近日,记者来到大有镇木召村铁皮石斛基地,林间,凉爽宜人。树上,一圈圈的铁皮石斛井然有序排列,长势良好,基地管理员龙通芝正忙着洒水。
“铁皮石斛种植,七分水,两分肥,一分保养,空气湿度过小要常常洒水保湿。”龙通芝介绍说,从铁皮石斛发展起来她便在这里务工,夫妻两人,一年的工资收入有20000余元。村里产业逐步壮大,她的钱包也逐渐变鼓,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她家顺利脱贫,还为她家的致富之路提供了保障。
岑巩县大有镇铁皮石斛基地,石斛花开正艳
“铁皮石斛种植每亩需用工3个,1500亩铁皮石斛需用工4500个,每年支付劳务薪酬36万元。”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近台说。
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是2017年岑巩县大有镇通过招商引进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村民除了通过参与石斛生产劳动获得一份收益,主要还是通过土地流转和效益分红上获得收入。
“该项目前两年按投入资金的6%固化分红,第三年至第五年按投入资金的7%固化分红,2019年该项目已分红10万元,覆盖贫困户62户204人,预计户均增收1600元。”大有镇木召村村支部书记刘德勋说,该产业发展共流转土地1500亩,涉及47户农户,土地租金60元/亩,每年支付土地租金9万余元。
目前,大有镇坝区内有农业龙头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坝区内土地流转总面积4214亩,发展精品水果、牧草、花卉、烤烟等6大支柱产业,涉及农户811户。林下经济招引优强企业4家、培育本土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完成林下产业规划8350亩,流转经营林地面积3822亩,完成千亩基地建设2个,百亩基地建设7个,发展林下药材、林下鸡、林下蜂、林下羊等特色产业。崛起了“山上摇钱树,林下聚宝盆”战略性林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讯员 万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