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海珠瓮安携手并肩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1620739860
积分商场

山海相连,千里同心。

从珠江之滨到乌江中游,海珠与瓮安虽跨越千山万水,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缘,五年来齐心协力,亲密合作,扶贫协作战果累累。

协作战贫,脱贫攻坚瓮安精彩出列

为了帮助瓮安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州市海珠区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帮扶思路。

两地密切合作。2016年以来,海珠区·瓮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协作。两地成立了由区(县)委书记、区(县)长任组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签署了《海珠区人民政府瓮安县人民政府2016-2020年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黔南州瓮安县对口帮扶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

高站位、大力度、深层次推进。两地开展互访交流534人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精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79次,专题研究和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两地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互派党政干部和医疗教育方面专业人才180人,开展党政及各类专业人才培训48期,培训党政及各类专业人才11081人次。

拿出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自结队以来,海珠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9504.21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37个,惠及贫困人口20094人,其中投资4500万元的广州海珠小学( 瓮安五小)、2197.5万元的瓮安县精制茶叶生产线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扶贫车间10个,吸纳就业508人,其中贫困人口297人;海珠区向瓮安县推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3000余个,组织专场招聘会13场,举办劳务培训39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542人, 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2203人,增加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8700余万元;两地合作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383人,创业成功222人,带动708人脱贫增收。

借助“三会一节”、中洲农会、瓮海公司、花生日记、黔山大叔、胜佳超市、江楠市场等销售平台,协助瓮安县销售茶叶、土鸡、灵芝、蜂蜜、精品水果等农特产品1.42亿元;协助瓮安引进盛世荣创、若木世家、友益鞋业、裕豐包装等企业10家,协议投资额超20亿元,实际投资额7.73亿元,带动就业690人,其中贫困人口326人。

从“输血”到“造血”,从组团式单向帮扶到找准优势资源互补,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海珠与瓮安结下的深厚情谊不断升华。

深化协作,打造海珠瓮安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现行脱贫任务完成后,如何帮一把、送一程,让脱贫成效立得起、稳得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海珠与瓮安打基础、利长远,不断深化合作水平。

加强产业协作,助力夯实产业振兴基础。“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依托瓮安特色资源,结合两地经济结构和工业化程度,共同促进两地产业良性发展和跨区域企业合作。一是结合瓮安县“一主五特”的产业定位,以建中镇精制茶叶生产线、猴场镇金竹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等项目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二是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以猴场会议会址、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桐梓坡农会旧址、毛泽东行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依托广州大型旅行社引入粵港澳大湾区游客,推动瓮安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引入社会资金,对桐梓坡农会旧址、冷少农烈士故居、舒葆初烈士故居进行修缮。三是结合欧标茶旅小镇的发展现状,扶持黄红缨茶业农旅结合产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帮扶力量促进乡村旅游重点村红岩村温泉项目的发展。四是严格落实东部企业投资优惠政策,实施“一企一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宣传和项目推荐,同时做好落地企业协调服务工作。五是继续开展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提升工作,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和扶持,切实提高培训后创业成功比例,促进培训效果升级;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以先进引领整体产业壮大。六是深入对接商会等社会力量,统筹外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加强劳务协作,促进群众持续创收增收。着眼于增加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劳务输出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一是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依托广州大学等单位牵头的“鸿雁计划”、企业驻点招聘和两地联合招聘等,持续提供劳务输出、岗位对接服务,落实稳岗补贴等政策,持续扩大劳务输出成果。二是依托“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和“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水平。三是以现有“扶贫车间”为示范,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增设“扶贫车间”,打造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升级版,确保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精准输出、有效接收,稳定就业。四是尝试会同企业在广州等转移就业密集地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为脱贫劳动力安心工作提供后续服务,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加强消费协作,擦亮瓮安生态产品品牌。一是围绕“一主五特”的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宣传“欧标茶”“瓮安白茶” “青池大米”“瓮安黄粑”等一批初具品牌和规模的农特产品,想方设法扩大销售。同时,推动“瓮安土鸡”“红军薯”等五种特色产品注册地理商标。二是充分挖掘海珠区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优势,依托中洲农会、花生日记、茶博会、农博会等区内平台和广东省东西部协作交易市场、江楠市场等区外平台深化消费协作;结合猴场镇粵港澳大湾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九个产业园的现状,培育、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持续推动“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开花结果。三是依托发达省市的展会资源,带领企业“走出去”,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瓮安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展销洽谈、电商零售、直播带货等作用,促进消费迭代升级,在原有线上线下渠道的基础上尝试开通“一亩田”等网络端口,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生产企业发布销售信息,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保持干部人才队伍选派力度不减。一是继续开展教育领域“组团式”交流协作,在教育帮扶全覆盖的基础上,派驻骨干教师,促进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重点打造瓮安五小(广州海珠小学)教育示范基地;实施规模送教,开展精品课堂建设交流、老师成长建设交流,组织“考试成绩解读及改进研究”专题辅导;举行“高举队旗跟党走”活动,组织30名优秀少先队员到瓮安,邀请瓮安五小少先队员到广州交流。二是继续开展医疗领域“组团式”交流协作,在医疗帮扶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和县人民医院5+2重点科室建设;实施规模送医,开展义诊服务,组织专家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700人次以上。三是强化在农业科技、文体服务、乡村规划、社会治理、环境整治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东西部人才协作。四是引入商会等社会力量,实施“雏鹰计划”,资助品学兼优和困难家庭学生。五是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凝聚在瓮挂职人才队伍,以党建促协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珠与瓮安联得更亲、更真、更实、更深,携手并肩,同心合力,坚定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通讯员:冉婷婷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苏畅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