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七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丰富遗存讲述贵州悠久历史

动静原创贵州新闻联播
1618529040
积分商场

4月13号,贵州招果洞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贵州考古历史上第七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近年来,贵州史前考古、夜郎考古、土司考古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同时,也加深着人们对贵州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

正在进行分类、比对的这批遗物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威宁县中水鸡公山遗址发掘出土的一批陶器。该遗址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陶器的研究修复工作已持续进行了十几年。

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项目负责人、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张合荣

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项目负责人、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合荣告诉记者:“它的年代用碳14测,是3500年前到2700年前,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鸡公山的这种陶器和比它晚的夜郎文明陶器,所体现的文化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夜郎时期在陶器生产上,可能继承了早期鸡公山文化陶器的生产技术,所以我们认为鸡公山文化应该是夜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源头。”

自1993年以来,盘县大洞遗址、赫章可乐遗址、遵义海龙屯遗址、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等七处遗址,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遵义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近十年,考古队领队李飞,日前正在对百万字的考古报告进行最后整理。

海龙屯考古队领队、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李飞

海龙屯考古队领队、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我在海龙屯待了整整8年,明年我们四到五卷本的考古报告就可以公开出版,让公众也能够分享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认识脚下的这块土地,彰显贵州文化遗产资源的禀赋,极大地提振我们作为贵州人的这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贵州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周必素

贵州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对记者说:“贵州的考古都是按考古资源、按特色专题推进的。洞穴遗址有三处:有商周时期的遗址,另外还有一处夜郎文化的,还有两处土司专题的遗址。能体现出我们贵州历史的一个总体特征:历史悠久、考古资源一体多元。我们都将从不同的版块和区域,用考古的手段来推进我们贵州历史的研究和梳理,把我们考古发现的资料奉献给社会,加强对考古遗址重要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苏畅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