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贵州多个景区出现爆满现象。数据显示,黄果树景区日接待游客量均在万人以上,荔波小七孔持续一周游客量突破2万,梵净山连续16天客满,人数达到限流1万。随着跨省游恢复、避暑游火热,贵州旅游呈现复苏增长。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以避暑为标签的贵州景区订单量环比上个月增长近一倍。
旅游复苏增长形势下,贵州各大旅游主体如何抓住机遇,更好恢复旅游业发展?对此,动静记者专访了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晓松。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晓松
张晓松告诉记者,“久旱逢甘霖”是她对于此次贵州旅游呈现复苏迹象的最大感受。今年以来,围绕“避暑”主题,贵州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打造康养度假自驾游线路、开通“避暑度假到贵州”主题旅游高铁专列、派发“多彩贵州·助商惠民”文旅消费券等,不仅让游客享受到山水风情,也让各大旅游目的地品质大幅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游客的旅游行为也在发生转变,从大热景区转至小众旅游目的地,自驾游、亲子游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贵州成为全国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张晓松认为,从暑期开始到今年年底将是贵州旅游的黄金时期,各大旅游主体应积极抓住后疫情时代游客对安全、健康、舒适的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加大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加强景区与周边特色民族村落、古镇联动,形成多样化旅游线路,提高游客满意度与景区性价比。
二、加大协调,提供多样化的周边旅游产品给予游客,在节庆策划中,投入新鲜的活动产品吸引广大游客。
三、做好贵州旅游人文环境,向游客提供诚挚、精细、贴心的服务,制止旅游消费中的不好行为,推动旅游品牌提质,实现旅游可持续化发展。
实习记者:刘伊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