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看乡村振兴丨一年来,黔西化屋的乡亲们把感恩刻在心里写在奋斗中

动静原创撰文:赵清山
1643249040

隆冬时节,天儿总是雾蒙蒙的像罩着一层灰色的幕帘,雾里的山峦若隐若现。车快速穿行在山间,我有些被困在狭隘空间里的局促感,但再次领了到化屋村调研的任务,心情却是多了几分欣喜。相比一年前,从黔西新仁到化屋村的路扩宽了些,路两旁的人行道上盖着白色的膜,像覆了一层雪。相隔几米便新种了行道树,树上挂着营养液,每一棵都用三根木棍固定成三角状支撑着,等待来年春暖花开,长出满树的枝丫和绿叶,伴着来客一直到村里。

黔西市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是苗语的谐音,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化屋基确乎更形象地描绘了这个村寨原来的样子,山谷底的村寨三面临着河,出村的唯一通道唤作“手扒岩”,听这名字便能窥见艰险。因此,化屋村的公路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凿出来。沿着山腰的公路蜿蜒盘桓而下,开始想着要数一数有多少个弯,却在司机的高速弯道行驶技巧和回环往复的弯道中难受得胃海翻腾,终是忘却了数弯道的想法。

晚上拍摄的九曲十八弯的进村路

还未从弯道的不适中缓过来,车便缓缓地停了下来,一个身着苗族盛装的小姑娘站在石雕的围栏前,串满珍珠的手臂般大小的圆帽斜戴在头上,那是歪梳苗的标志之一。胸前的银饰格外的显眼,苗族绚丽的服饰在灰色的天地间异常的引人注目。她双手握着垂在身前,眼神端庄地望着前方,似在含着深情凝望着前方的村子和那条平静流过的河。直到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她才把目光转了回来,挂在脖子上的话筒显得突兀,却是显着她导游的身份。

等候游客的苗族导游姑娘

停下来的地方离村寨还有些距离,不过据说习近平总书记到这儿时也停了下来,就在苗族导游小姑娘站立的地方凭栏眺望,于是后来的游客们到这儿也都会驻足,拍照留念,这儿也就成了进入化屋村的第一站景点。

我们不是游客,自是没有过多的停留,径直往村寨里行去。村里的路都是柏油路,入了寨里,很多人家屋子前都挂上了农家乐或是便利店的牌子。正逢隆冬,又是上班的日子,游客不多,寨子少有的宁静中透着安详,喜静的我忍不住深呼吸了几次,好似洗去了身子里的浊气,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寨子里的小广场上不知什么时候装上了些健身器材,不健身的我自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器材上顶着的太阳能板给人满满的高级感,走近了细看,柱子上还有液晶的显示屏,大抵是记录数据用的,惊喜的是还有充电的端口,充电健身两不误。但作为一个尚不资深的吃货,吸引我的还是摆放在广场上一张接一张的桌子,长桌宴是苗家招待贵客的隆重宴席,桌上的菜品就地取材,苗家人用苗家人的方式烹制,别有几分地道的滋味,据说今年还会陆续开发出新的特色菜肴。

长桌宴后面是两排对称的约莫十几间屋子,靠左的几间用来展示黄粑制作器具、制作流程。化屋村的黄粑产业有了些规模,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化屋黄粑”品牌已卖到了广东,在去年的广交会、广博会上亮了相。他们还从款式、口味、食用场景等着手,考虑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食用的需求,研发一批以粽叶为包装材料的黄粑系列产品,有开袋即食黄粑、油炸黄粑、原味黄粑、小米黄粑、红枣黄粑、玫瑰黄粑、蜂蜜黄粑、黑糯米黄粑、腊肉黄粑、火腿黄粑、蛋黄黄粑等,细数下来,竟有些口唇生津,馋虫颤动。

黄粑产业展示区

靠右的屋子里传来机器的声音,循声而去,屋子的前面放着一个特制的模特衣架,衣架上穿着一套与村子入口处遇到的导游姑娘一样的服饰,边上的架子上放着还未完成的半成品。房间里装了三台半自动的缝纫机,去年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苗绣的苗族姑娘杨文丽正跟另一个绣娘忙着赶制苗服。瞧见拿着手机进入屋子的我,她下意识地别过脸去,羞涩地笑着说:“今天太忙了,妆都没化呢……”

我回了句:“没化妆也一样漂亮!”她的笑声便越发清脆了。

仔细瞧去,才见着她确实没有梳妆,头发也只是简单地束了起来,还有些蓬乱,我急急地收了手机。缓了缓神,她又一边跟我聊着天,一边手脚并用地忙碌着,脚下规律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黑红白相间的布匹在她的手里来回的翻转,一会儿用小刀割断线条,一会儿用剪子剪去多余的布条,尽管不停地忙碌着,脸上依旧带着浅浅的微笑。

工作中的杨文丽

杨文丽告诉我,总书记在苗服展示间里待得最久,问了服装是不是自己做的、衣服上的银饰是不是纯银的之类的问题。在手工车间里还问了正在刺绣的绣娘是不是全部手工制作,得到肯定回答后便说了那句在报上经常看到的话:“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回忆总书记来时的场景,杨文丽如数家珍,记得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她说:“整个过程中最多的就是笑声……”

杨文丽说,车间里本来有22个绣娘,但因年关将近便放了假,剩下的活儿就由自己和住得近些的绣娘赶着工。她告诉我,现在的厂房窄,做完这批订单,年后他们就要搬到靠近黔西城区的厂房里去了,那儿要宽敞许多,还可以做些文创产品和直播带货……搬去后现在的厂房也不闲着,就用作苗服的展示区。问及销售的情况,杨文丽言语中透着自豪,她说:“从不担心销售,黔西周边就能销去许多,还能卖到省外,福建那边的苗族觉得我们的衣服好看,订单也就多些……”

看着她忙碌的样子,我不敢过多打扰,道了谢便退出了屋子。这个让苗家人骄傲的姑娘,就这样每日的起早贪黑,扛起了苗绣走出大山和带领苗家姐妹们勤劳致富的大旗。

总书记到过的赵玉学家离杨文丽的刺绣坊很近,出了刺绣坊没多远便能看见赵玉学家的屋子,屋子的正大门前挂着一块大大的匾额,远远的便能瞧见上面写着“赵玉学农家乐”,匾下贴着一副对联,上联:笋子岩下党恩重,下联:东风湖畔苗哥欢,横批:幸福人家。

站在门前,最先进入视线便是总书记在他家包黄粑的照片,屋内的家具陈设依旧保持着总书记来时的样子。我们到时,赵玉学还在屋子后面安排家里人做些什么事儿,听到呼唤才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总书记到化屋村之前,赵玉学一直在省外务工,自从总书记来过后家里后,赵玉学便留在了家里,做起了农家乐和黄粑产业。问及一年的经营情况,赵玉学含蓄地说:“不多不多……但重要的是能在家里陪着娃娃们读书,这才是最好的!”

赵玉学有三个孩子,大的上中学的两个孩子还在上课,读五年级的小女儿已经放假。到他家时,一群拿着专业拍摄设备的人在他家进进出出,问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公司正在他家拍摄新年宣传片。一个领导模样,戴着眼镜,双手插兜的男子正用普通话问小女儿问题,小姑娘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答着,显得落落大方却不失农村女孩特有的娇羞。

我走到小姑娘身边,问些关于她学习的问题。小姑娘听我用土语问她,显得不那么拘谨,回答得也顺畅了许多。小姑娘穿着红色的上衣,手里捧着个粉红的暖手热水袋,言谈间总是甜甜的笑着。我提议为父女俩拍照,他们爽快地答应了,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似乎微笑已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我注意到赵玉学互握在身前的双手,有些干燥的皲裂,老茧清晰可见,那是一双辛勤的农人的手。

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赵玉学父女

一路听村里的支书介绍,这一年来,村里有近200名外出务工的群众回了家,整个村子新开了旅馆民宿19家、农家乐28户、烙锅店32户、小吃店2户、开超市7户,几乎都吃上了“旅游饭”,户均收入有3万多元。能就近就业照顾家小,乡亲们自是乐意在家。

支书说,这一年来,让他感动的还是乡亲们思想上的转变,一个返乡的年轻人深夜十点敲开他的房门,只为交一份入党申请书;另一个返乡的年轻人听说要发展村集体合作社,带头把3万元储蓄入了股;以打渔为生的两口子放下了渔网,主动担起了巡河的任务,看到有人在河里钓鱼,还打电话询问村里为什么不早些去阻拦;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积极地配合污水治理设施设备建设,村里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化屋的乡亲们真真地爱着这片土地,也真真地付出所有去建设家乡,他们把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写在房前屋后,喷绘在连贯着每一个小寨的公路旁,更把感恩镌刻在心里、书写在辛勤的奋斗中……

回到村委,村支书告诉我们,村里已基本编制好了新年期间的活动方案,精心准备了许多迎客留客的节目,静待贵客莅临。

返程时,天空中的迷雾已渐渐消散了去,舒展了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想着那进村路的九曲十八弯和司机高速通过弯道的驾驶技术,我不由得紧了紧衣领,心里忐忑,但一路往上虽有曲折颠簸却愈发的神清目明,来到山顶,化屋宏阔的绿水青山镌刻的美好画卷好似张开了双手,期待着来到画中的每一位贵客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

曾璐

责编

孔薇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