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前段时间,有人在渝遵高速的路边涵洞处发现一种奇怪的动物,发来图片请我辨认,我一看,红白鼯鼠。近日,又有人发来一段视频,一只长尾巴的动物在城市街边奔跑,还跑进一家批发部“进货”了,围观的人们时不时发出“什么动物呀,好萌哦”的惊讶声。我一看视频中的动物,又是红白鼯鼠。
说红白鼯鼠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说寒号鸟可能就不陌生了。在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课文是关于寒号鸟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寒号鸟懒于做窝,只有等到天冷得不行,才后悔没有及早做窝。但等到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寒号鸟又不去做窝了,而在那里懒洋洋地享受阳光。这个故事是想教会孩子们要勤劳,懂得未雨绸缪。“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甚至成了小朋友们的口头儿歌。
寒号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种动物应该是鸟类,但事实上完全不是那回事儿。其实寒号鸟并不是鸟,而是不折不扣的哺乳动物。也就是说它是不产蛋、没有羽毛的,而是会生孩子会喂奶,披着一身毛发的。说寒号鸟有翅而不会飞,其实它没有翅,而是前后肢间有一层皮膜相连,四肢撑开时像是有了翅膀。它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滑翔,而不是真正的飞。
红白鼯鼠 图片来源:动物世界
鼯鼠是啮齿目松鼠科中带皮膜的一类,全世界有34种,中国有16种,而贵州常见的有红白鼯鼠、棕足鼯鼠、复齿鼯鼠。分布最广的数红白鼯鼠,最萌最漂亮的也数红白鼯鼠。红白鼯鼠为大型鼯鼠,体长50-60厘米,尾长约40厘米。头白色,眼眶赤栗色,颏、喉上部、颈两侧及胸均为白色,上臂皮翼前缘近肩部亦为白色,体背面包括项、耳外侧基部和肩及其余部分(除了体背面后部中间)均呈栗色至浅栗色,背后部至尾基部有一大片浅黄色或花白色毛区。背前部栗色带有光泽,皮翼上面栗褐色,下面赤红至橙色。体腹面淡橙色至赤褐色,尾基部约1/4橙赤褐色,远端至尾尖变为深粟色。前后足均为赤红色,足趾黑色。那双大眼睛总是傻傻的样子,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呆萌。在夜色里似乎还会发出点点蓝光,像是闪烁的星星。因此在台湾有个叫“顶笨仔”的旅游区,晚上会组织游客去看“树上的星星”,实际上就是去看鼯鼠的眼睛。
图片来源:动物世界
红白鼯鼠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温柔,而是性情孤僻,很喜欢安静。也可以说是胆小怕事,总是躲得远远的。白天都是待在洞里,常用头枕着尾巴睡大觉,绝不会晒什么太阳,因此它的眼睛很害怕看到强光,只有到了傍晚才开始出来活动,是典型的昼伏夜出动物,晚上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就是它发出的。
红白鼯鼠在悬崖上的石洞或高大树木顶端的树洞里筑巢,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它们活动起来动作灵敏,晚上特别活跃,整夜都在外活动,拂晓前才返回洞中休息。
图片来源:动物世界
红白鼯鼠常生活于有杨树、核桃、桦树等高大乔木分布的山坡森林地带或崖壁隐蔽处,以树木的果实、种子、嫩芽、嫩叶以及昆虫等为食。每次外出活动,最远到达1公里外的地方。但红白鼯鼠离洞再远,总是要返回后才把粪便排出来。也就是说它们有固定的厕所,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说法,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很多人好奇,对于红白鼯鼠为何会“只占自家茅坑”?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洞中的红白鼯鼠 图片来源:动物世界
跟松鼠相似,红白鼯鼠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也许是它习惯采食某种中药材而又不会被消化吸收吧,它的粪便可入药,俗称“五灵脂”。而且还因为不同的粪便形状还称作不同的名字,如呈粒状的叫灵脂米,呈不规则块状的叫灵脂块。医书上记载具有止痛、活血的功效。
就因为它的粪便能入药,而又总是跑到悬崖绝壁的石洞中去拉,为了采集这五灵脂,还真没少出事,本人就曾听到过有人为了采五灵脂而摔死。还听说如果鼯鼠发现人去采集它的粪便,会爬出来将采药人的保险绳索咬断,让采药人困在悬崖间。不过这个传说倒是没有证实,也许是因为在繁殖季节,特别护崽,所以会对侵入的动物进行攻击。
图片来源:湖北画报
关于红白鼯鼠,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在啮齿类动物中算高寿
红白鼯鼠的寿命最多可以长达十年,这在啮齿类动物中也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差不多就相当于人类中活一百二的寿星。
会滑行的“飞狐”
红白鼯鼠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滑翔最远可达200米,所以有“飞鼠”的称谓,也是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飞狐”。它们在滑行时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
滑行中的红白鼯鼠 图片来源:动物世界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红白鼯鼠有固定的厕所,这与它的夜行性有关系。红白鼯鼠夜间视觉条件不好,嗅觉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动物都是用气味来进行领地边界划分和敌人识别的。随地大小便容易暴露自己的气味行踪,红白鼯鼠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就不容易被猎食者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