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暴雨、大风、冰雹……进入5月以来,贵州的天气似乎开启了暴躁模式,常常是白天晴空万里,夜里却暴雨冰雹。
据贵州省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5月以来,全省29县(市、区)出现冰雹35站次,较常年同期偏多23.5站次,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降雹范围最广为5月10日达10站;39县(市、区)出现大风60站次,较常年同期偏多42.7站次,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范围最广为5月13日达12站。
5月以来,我省冰雹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局部灾害重,截止5月16日,降雹日数已高达13天,5月6日至15日连续降雹,创历史新纪录。其中,5月9-10日我省连续两天27县(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冰雹过程,冰雹直径均为今年之最;5月15日我省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大风过程,其中,93个观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开阳宅吉风速达44.5m/s(14级)。
从气象资料分析来看,近段时间的强对流天气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强雷电、冰雹、雷暴大风出现站次多。半个月出现了13次强对流及强降水天气,影响区域包含我省9个市州,强对流风雹天气和强降水伴随发生。
贵州5月天气为何如此频繁?成因是什么?
贵州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秀庄解释道,每年的初夏季节,贵州受夏季风影响,从南海地区输送过来的暖湿气流开始逐渐影响到贵州,贵州地区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明显增加,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度整体较弱,但不断有一股股弱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到贵州,冷暖空气交汇,从而触发强对流天气。
今年自5月份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比往年位置更偏北偏西,高压底部的偏南风气流向贵州地区输送的水汽更为充沛,能量更为充足,所以造成的强对流强度大,范围广,同时还伴随暴雨及大暴雨的发生。
另外今年5月份以来,西风带中的南支槽相对活跃,不断有分裂的小槽自西向东影响贵州地区,配合低层的低涡切变,这种中尺度的动力强迫直接触发了强对流及暴雨云团的生成和发展。从最新的气象资料看,进入5月份以来,贵州上空0℃层高度基本在5km及以下,叠加贵州中西部海拔较高,冰雹下落过程中融化时间少,降落到地面的冰雹直径偏大。
气象专家提醒,本周我省仍然多阵雨或雷雨天气,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仍有强对流。各地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准备。当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不要呆在空旷的环境中,避免雷击,躲避时远离简易建筑物,如广告牌、危房等。行走时要避开积水路面,开车要减速慢行,山区或河流附近的朋友要主要防范山体滑坡、洪水等次生灾害。
通讯员:李兰兰 任曼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