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这里正在讲述的是“党史中的贵州”。今天我们讲述毛主席长征途中给苗族群众送寒衣的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突破四道封锁线历经湘江一战后,由于受到“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不足3万人。毛泽东在湖南通道向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果断建言转兵贵州,这一建议得到党和红军中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在黎平召开了长征以来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放弃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黔北重镇遵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20世纪60年代的剑河县城全景
12月22日,红一军团主力离开剑河原县城往革东开进,毛泽东随部队行进到剑河中都。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记载,“行经剑河县附近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旁,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本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今日气候骤寒,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被单一件,援于老妇,并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红军长征在经过剑河期间已是寒冬腊月,毛泽东同志当时身患疟疾,行装本身就单薄简朴,因不忍目睹百姓疾苦,将自己的御寒衣物送给素未谋面的苗族老妇,这一举动深刻体现了毛泽东真挚淳朴的为民情怀。
剑河县竖起石碑,铭记毛主席送寒衣故事和党的恩情
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剑河苗族群众中广为传诵,现在在故事的发生地,毛主席经过的柳川镇中都村竖起了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毛主席送寒衣”的故事,希望子孙后代铭记历史、牢记党恩,让寒衣情代代相传。
撰稿: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