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2022年贵州生态日 | 实行林长制 物种多起来

天眼新闻
1655709780

贵州生态系统多样。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2.12%,森林发育的生境条件复杂多样,森林类型的地理分布错综复杂;全省现有草原面积284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8.5%,草地类型主要有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低地草甸类4个草地类;有湿地10.72万亩,其中,沼泽草地0.19万亩、内陆滩涂9.94万亩、沼泽地0.59万亩。

复杂的山水林田湖草成就了贵州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在动物物种多样性方面,贵州已查明有野生动物11442种,其中野生脊椎动物108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的195种和1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包括黔金丝猴、黑叶猴、林麝、黑颈鹤、穿山甲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种和1类,包括鸳鸯、红腹锦鸡、猕猴、画眉、豹猫等,归口林业主管部门管理154种。全省有湿地脊椎动物 618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贵州省特有种20种。

在植物物种多样性方面,贵州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612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贵州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5种和31类,共约2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4类,约22种,包括贵州苏铁、银杉、珙桐、红豆杉、兜兰属(所有种,被列入二级保护的带叶兜兰和硬叶兜兰除外)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7种27类,约219种,如桫椤、金毛狗、台湾杉、楠木等。全省有湿地植物1457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贵州建立了种类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地314个,总面积228.4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97%。近年来,全省各自然保护地以林长制为抓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植物种群结构、林草植被明显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库等方式,全省濒危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水平明显提高。

雷公山:“互联网+”物种保护不遗漏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苗岭山脉深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保护区充分运用“互联网+”监测技术,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全面推行林长制后,进一步压实各级保护责任,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高度关注,保护成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行网格化管理,切实增强保护力度。为全面压实保护区内省、州、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在明确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基础上,保护区参照林长制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局领导联系站、站长管辖区、林政员负责村、护林员包山头地块”的四联机制网络管护体系,进一步落实“三员”的“网格化”“一张图”管理机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全覆盖。同时,开发保护区智慧巡护系统,要求管护人员全员应用,该系统集巡护里程及路线记录,突发事件预警报告,数据统计,考评考核等功能为一体,并将巡护数据列入考核内容,逐步将查笔记考核转变为大数据考核,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能力和管护力度。

加强本底调查,生物资源得到充分发掘。近年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组织实施了生物多样性研究、兽类专项调查、黑熊专项调查、白颈长尾雉生境调查、药用植物调查等一批省州科研项目建设。先后出版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雷公山景观昆虫》《雷公山秃杉研究》《雷公山珍稀特有植物研究》4本科研专著。申报的“濒危珍稀植物异形玉叶金花种子繁殖方法”于2021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通过各类调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种类从2006年查明的5084种增加到现在查明的5159种,增加新记录73种、增加新种2种。 

创新智慧监测,旗舰物种得到重点保护。借助“互联网+”,保护区投资450万元着力打造了集林火监控、林区管理、野外巡护、宣传教育、生态监测、地理信息6大平台为一体的保护区管理智慧系统。实现了防火预警、林政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各项重点工作的信息化和高效化。特别是生态监测系统通过采取“4G+网桥+太阳能+风力发电供电+监测设备”的技术手段,解决了雷公山区环境恶劣、无电无网的技术难题。2019年以来,智慧系统共监测收集到各类野生动物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1457份,监测到兽类13种、鸟类18种,隶属9目14科31种,实现了保护区全域监测,为科学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了平台。 

拯救极小种群,珍稀植物得到有效繁育。为进一步拯救和保护雷公山独有的金叶秃杉、峨眉含笑、雷公山槭、雷公山杜鹃等濒危珍稀植物,保护区积极争取,通过省级林长协调,获得了省、黔东南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分期分批实施极小种群拯救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了雷公山金叶秃杉、峨眉含笑、雷公山槭、雷公山杜鹃、喜树、花榈木等濒危极小种群植物的拯救保护项目,组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团队,建设了组织培养实验室、珍稀植物园、恒温炼苗棚等科研基础设施,雷公山独有珍稀植物得到了有效的迁地保护。

开展自然教育,环保理念得到广泛宣传。保护区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贵州生态日”“爱鸟周”以及雷公山地区苗年、扫寨、吃新节等重要节点,采取“四个一敲门行动”“五进宣传”“文艺下乡”“广播宣传”等方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印制发放《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黔东南州森林防火条例》《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四条禁令》等3万余册。同时,打造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珍稀植物园、科普展示厅、动植物标本室等自然教育基础设施,通过开展全民科普教育,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得到了极大提升。

龙里林场:提升森林质量 打造城市“后花园”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全面落实林长制,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宗旨,现有经营面积23.46万亩,森林蓄积12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2.7%。 

林场建成了中亚热带高原珍稀植物园、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开展国家重点植物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研究、繁殖、宣讲等,现已建成珍稀植物引种培育基地3500余亩,核心区1000余亩,共引种保存156科448属1000余种植物10万余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华盖木、南方红豆杉等37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掌叶木、华南五针松、桫椤、花榈木等95种。获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和“第三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开展实施西南红山茶、桃叶杜鹃、长蕊杜鹃等7个物种的资源库建设,并同时收集其他种类进行保存。

林场依托珍稀植物园加强林业科研建设,传播环保理念、普及自然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林业科普知识,进行科普教育,让人们认识自然、走近自然,保护自然,受众每年达20万余人次。现已成为“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贵州大学林学院实习基地”等科普教育基地。下一步,林场还将结合植物园功能特点和植物质量提升,将园区打造成四季有花赏、有味闻、有景观的特色植物园,打造林场科普林,全面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施珍稀濒危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

为更好地开展重点植物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工作,林场针对目前存在的树种单一、林相单调、马尾松针纯叶林面积过大等情况,深入开展了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低效林改造,不断调整树种结构。通过择伐、间伐等措施,采取林下套种、补植补造等方式,选择山桐子、楠木、榉树、红豆杉等优质用材和阔叶树种,大力培育以大径级材、珍贵树种以及优质乡土树种为主的多功能森林。实施森林景观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工程,将林区建成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近年来进行珍稀林木改造1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走在全省前列。根据林场森林经营规划,预计今后两年完成低效林改造2000亩、储备林建设面积3000亩以上,建设保障性苗圃500亩,使林场资源培育由面积扩张转向森林提质。

此外,由于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离贵阳市中心城区仅30余公里,被誉为贵阳市城市“后花园”。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林场围绕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在园区内建成了红豆杉园、楠木园、木兰园、松柏园、槭树园、竹园、山茶园、紫薇园、杜鹃园、兰花园等专题园区和郁金香、绣球花、野花组合等各类花卉基地等。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现已建成兰花繁育基地1000余平方米20000余丛,牡丹芍药花卉基地12亩45个品种,林下中药材示范园100余亩,建有接待中心、餐饮住宿、多个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现已打造龙仙湖、以郁金香为品牌的四季花园等景观景点,每到盛花期吸引贵阳周边众多游客前往观赏,让群众在赏花观景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和物种保护的意识。

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 维护自然平衡

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独山县,森林覆盖率92.57%。公园生物资源丰富,天然森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青冈纯林、油桐纯林成片分布,林木苍郁古朴,四季景色分明;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飞播纯林、华山松、柏木、雷竹人工纯林,与油桃园、布朗李园、黄花梨园等人工水果园林互为呼应,组成了林海、花海等不同的森林景观。

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森林质量,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入推进林长制,划定了责任区域,全面加强对公园进行管理,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各级林长多次深入景区景点开展巡查,研发森林火灾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切实做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各级林长的共同努力,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现公园内野生植物有1500多种,木本植物共有70科116属384种,其中被国家和贵州省列为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黄枝油杉、铁坚油杉、南方红豆杉、榉木、掌叶木、树参、马尾树、伞花木等数十种。有野生动物9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苏门羚、斑羚,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大鲵、斑林狸、红腹锦鸡等。

通过森林保育、资源保护等综合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森林公园的动植物、风景资源的保护。此外,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和修复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完善森林公园以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生态过程,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保护现有动植物资源,也可以吸引更多生物在此生活繁衍,形成丰富多样的生境,生物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种群和生物数量都将增加,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编辑 | 

徐纯怡

责编 | 

范轩尉

编审 | 

李理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