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山水村寨间 “靠前”保平安

农民日报
1755824280
今天(8月22日),《农民日报》刊发新闻《贵州荔波县融合多元力量夯实基层警务根基——山水村寨间 “靠前”保平安》。

瑶山派出所民警与“梦柳卫士”一起到村寨中开展普法宣传。 受访者供图

群山环抱间,古朴的民居鳞次栉比,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们围坐房前闲谈,几匹彩色的扎染布在房前随风飘动。8月13日,记者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眼前的山水与古寨相映成趣。

荔波县地处贵州最南端,总面积2415.47平方公里,人口18.69万,地广人稀,水族、布依族、苗族和瑶族等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同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荔波县也吸引着从外地来此创业的“新村民”、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老村民、新面孔交织,对基层警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村寨与景区间,荔波县基层警务工作如何“靠前一步”,为群众带来更多安全感?近日,记者跟随“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当地进行探访。

“包村警长”下沉

搭起警民“连心桥”

“上次你们邻居家的矛盾调解好了,后续他们没再吵架吧?”“最近接到过让你有偿背债的电话没有?这是诈骗,可别信啊!”7月30日下午5点,荔波县公安局拘留所教导员全修建从县城驾车来到黎明关水族乡板寨村,走进村民的院子拉家常,问询家中情况。闲谈间,几句荔波方言夹杂着布依语,不时从院落中传出。全修建从2022年起担任板寨村的“包村警长”,负责村中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防范等多项工作。

为何要创设“包村警长”?对此,荔波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吴衡告诉记者,全县共有8个乡镇(街道)102个村(居),城镇人口7.5万余人,农村人口11万余人。然而,全县8个派出所民警共计75人,其中社区民警仅30人。为破解基层派出所警力少、覆盖面不足、社区民警“一警包多村”等老大难问题,县公安局自2022年4月起探索“包村警长”基层警务模式,102名局机关警力下沉至各个村(居)开展包保工作。

在人员安排上,县公安局结合民警家乡所在地、工作经历地以及实际需求地等情况按需划分包保村居。“我曾在茂兰保护区派出所工作过20多年,板寨村就在保护区范围内。多年工作接触下来,很多村干部、村民和我都是老相识了,对我也比较信任。”全修建表示。2021年,板寨村村民韦某某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法采集、倒卖九里香树枝,被保护区派出所查处,寨里几位村民因同时参与非法收购也一起受到处理。事后,韦某某怀疑是寨里的人举报了他,多次扬言要还击报复,导致邻里关系紧张。全修建担任“包村警长”后得知这一情况,便组织韦某某及村民代表召开院坝会,宣传、解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开会、分头调解等方式,韦某某的怨气很快就得到化解。

如今,荔波县102名“包村警长”按照“每月至少到所包保村(居)开展工作两次、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警民议事会一次、每年至少服务辖区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十次”的要求,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通过落实‘包村警长’模式,对各村(居)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我们可以做到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转办,避免一些问题长期积累、无人过问。同时,‘包村警长’通过常态化与各辖区派出所开展会商研判,也能进一步提升各辖区治安的精准打防管控水平。”吴衡介绍,“包村警长”警务模式推行以来,102名从局机关下沉到村(居)的民警共调解矛盾纠纷1240余起,联合派出所办理各类案件230余起。2024年,全县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27.4%。

警民联勤联动

守护景区烟火气

“我的双肩包丢了,身份证、钱包、车钥匙都在里面!”“我和朋友走散了,他手机还关机,你们能帮帮忙吗?”在樟江景区内,民警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求助。

樟江景区位于荔波县西南部,由大七孔、小七孔等景区构成,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设有上百个游览景点。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景区日均人流量在6万人左右。人流量持续攀升,寻人寻物、交通堵塞、涉旅纠纷等问题也开始频繁发生。为提升景区涉旅警情处置能力,荔波县公安局在2018年成立了全省首支女子旅游警察中队,主要负责樟江景区日常治安秩序、交通安全维护、服务游客等工作。“女性民警有亲和力、情感细腻,在处理涉旅纠纷时也更擅长通过柔性执法方式解决问题。”荔波县公安局樟江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张洪波介绍。

“出来玩就是图个开心,你们互相谦让一下咯。而且我看前面队伍的长度,预计你们再排队5分钟就能坐车出园了,大家再忍耐一下!”几天前,两位游客在小七孔景区中央的枢纽站排队乘车出园时,因队伍拥挤产生口角。荔波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女子中队中队长梁佳瑶立刻上前调解。“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景区面积大,游客步行到景区中段位置时往往就会比较疲乏,情绪也‘易燃易爆炸’。加上队列里有打伞的、抱孩子的,游客之间互相磕碰一下,可能就会引发一场争吵。”梁佳瑶告诉记者,“调解涉旅纠纷需要‘软’下来,民警越是硬性威慑,他们就越上火,温馨提示、耐心劝导是最管用、高效的。”据了解,近3年来,旅游警察大队女子中队共服务和帮助游客15万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90余起,协助查处各类案件120余件,景区未发生涉旅刑事案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傍晚,樟江景区东门外的国家3A级景区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热闹非凡,100多家民宿、烧烤店等商铺内灯火通明,街道上人流如织。人潮中,一支佩戴着“梦柳卫士”红色袖标的队伍正在开展巡逻。据了解,小镇95%以上的店铺都是由当地村民出租给外地商家开展经营的,来自天南海北的“新村民”和游客汇聚于此,涉旅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荔波县公安局瑶山派出所以派出所主防为牵引,动员社会力量在辖区组建了一支由当地村民构成的“梦柳卫士”群防群治队伍,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活动安保、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我们每天处理的大部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烧烤店晚上放音乐影响游客睡眠,客人入住民宿后觉得不满意要退房,小孩在路上跑丢了……虽然事小,但放着不处理就可能影响景区安全,游客对我们这里的印象也会打折扣。”“梦柳卫士”副队长覃柏胜告诉记者。如今,“梦柳卫士”共有8名队员,与瑶山派出所民警混合编组开展昼夜轮值巡逻,覆盖梦柳小镇景区、周边村寨主干道及偏远路段等。2025年以来,“梦柳卫士”共参与巡逻防控工作30余次、参与普法宣传和道路交通安全整治16次、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5%。“现在好多外地游客都认识我们这支队伍,遇事也主动向我们求助。戴上这个红袖标,感觉我们也成了景区里一道保平安的风景线,很自豪!”覃柏胜说。

“AI民警”助阵

全天服务“不打烊”

“我正在社区商户走访巡逻,这会儿不太方便,过几个小时再给你回电话行吗?”8月18日中午11点,荔波县公安局玉屏派出所社区民警罗中汛正在玉屏街道兴旺社区开展巡查工作,便推掉了记者的采访。过了3个小时,他忙完手头工作打来电话:“你看,平时社区群众联系我,可能也会出现第一时间无法详细答复的情况。基层派出所人少事多,社区民警往往分身乏术,难以及时回应和解决所有群众的询问和诉求。”

兴旺社区是荔波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共有来自8个乡镇(街道)的易地搬迁群众9200余人。2023年,罗中汛来到玉屏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同时承担着兴旺社区和辖区另外2个村的基层警务工作。“当年,兴旺社区有一位房东要给租客办理居住证,给我打电话咨询办理流程。但不同警种分工不同,我不是专业的户籍民警,对于这一块业务也不太了解,只好一边进行日常巡查,一边帮他咨询其他民警,沟通效率很低。”罗中汛回忆。

荔波县公安局副局长吴琪志表示,为了实现公安机关不同警种、不同警务、不同事项可一键查询,荔波县公安局自2024年起推出“荔波公安AI民警”,并在全县各村(居)推广。“‘AI民警’其实就是我们县公安局的企业微信,只要群众把‘AI民警’添加到微信通讯录,就可以随时咨询各类办事流程、政策法规。”吴琪志介绍,“AI民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了不同业务警种和基层派出所的常见业务,收集并整理了各警种素材库。收到群众提问后,会自动抓取、智能分析群众咨询的各类关键信息,实现7×24小时警务咨询不间断,既可以为民警减负,也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AI民警’推广开后,群众打来咨询业务、政策法规的电话明显少了很多,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日常巡逻防控等主责主业上。”罗中汛表示,“除此之外,‘AI民警’还会定期推送防电诈、防溺水等方面的案例和常识,这可比我们日常在村里通过开会、走访进行宣传的效率、传播度高多了,也能帮助更多辖区内的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如今,从村寨到旅游景区,“AI民警”不仅可以回答各项警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及要求,还能推荐游玩路线、告知景点位置等。此外,在人流车流集中的旅游旺季,“AI民警”通过与文旅、宣传、交通、景区管理等部门密切联动,会在朋友圈及时转发县内主要景区预售票、车流、天气、旅店预订等信息,发布道路交通管制通告,提醒广大群众提前规划出行路线。截至目前,“荔波公安AI民警”累计添加微信用户1.17万人,会话交互信息总量达1.7万余条,为基层群众和游客提供全时段、“不打烊”的智慧服务。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