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张之洞任四川提督学政(相当于文化和教育厅长)时,公务繁忙,就招了个才子在门下代笔。张之洞官秩从一品,到两江(管理江苏、安徽和江西)任总督,便提携这个才子负责筹建江南最高学府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迟暮之年,张之洞官至正一品,赴京城任体仁阁大学士,主持学部,又举荐他创建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并任馆长。张之洞门下这个才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缪荃孙,人称“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的父亲叫缪焕章,父子名气相较,父亲就多少有些“寂寂”了。
缪荃孙坐像,其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据《云樵外史诗话》第二卷。缪焕章,江苏江阴人,字仲英,号云樵,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张之洞出生那一年,即道光丁酉年(1837),缪焕章便在京师顺天府乡试中举,尽管年纪轻轻就是举人,但仕途并不顺利,仅官至贵州候补道。所谓“候补道”,就是享受副省级待遇,但没有实际位置。政治上没有前途,缪焕章主要精力便转向诗词歌赋。诗歌方面,他的偶像是金庸的先祖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在其作品《云樵外史诗话》第一卷,缪焕章便将查慎行与陆游相媲,盛赞其诗“随事随人,各如其量,肖物能工,用意必切”。从缪焕章自己作的一首古风七言,也颇能感觉到这种味道。
缪焕章光绪己丑年(1889)篡修的《申浦缪氏族谱》,申浦在今江苏江阴市西
唐镜歌
开奁一视大异事,此镜逼真为我制。
不知是我是古人,二千年前有此字。
八分之书刻画精,其右曰仲左曰英。
寻绎唐隶适吻合,轮郭如故朝代更。
友人沈君得此物,反覆审睇勤披拂。
纵然宝重如连城,睹字谓为予所独。
当作琼瑶赠故人,菱花秋水露精神。
将邪岂是尘中物,琬琰从来席上珍。
只我自疑还自笑,金环小劫纷难道。
虽信阳休匪古人,何知乾德同年号。
昔之仲英果若何,毋亦与我同蹉跎。
麟阁功名男子事,如何名与氏俱磨。
幸哉形制犹完好,小于楪子偏明了。
不用蟠螭与纽龟,已知隶古来天宝。
因思唐政昔不纲,金镜晦彩韬光芒。
上东门外胡儿啸,长信宫中帝业荒。
钗擘钿分俱莫保,况如此镜尤微渺。
照影无能共帨鞶,坠奁止合埋蓬葆。
物生显晦真有期,因因果果漫狐疑。
镜存当日伊非我,镜在今时我即伊。
惠鱼庄蝶谁先觉,色相虚空浑不著。
混沌休令窍窍通,灵源只觉头头活。
本来面目知不知,睇观转复笑詅痴。
君去我来墩属我,荆公曾为谢公嗤。
我亦于兹增一解,从来世事皆桑海。
一镜存留付后人,要知自有李程在。
沈寿榕六十岁画像
这首“唐镜歌”,起因是缪焕章的诗友沈寿榕(也是有名无实的副省级干部,浙江海宁人,在四川为官)送了他一面镜子。“开奁(lián)一视”,即打开盒子一看,镜上铭两字,“右曰仲,左曰英”。缪焕章感叹“此镜逼真为我制,不知是我是古人”,原因是镜上铸铭“文字”和其“字”居然天缘巧合,一模一样,都是“仲英”。缪焕章由此便知,为何“沈君得此物”,纵然“宝重如连城”,但“睹字”之后,也要“当作琼瑶赠故人”。缪焕章“反覆审睇”镜铭,为“八分之书”,即汉隶有波折,向左右分开,“寻绎”,即推断,“唐隶适吻合”。同时,古镜“形制犹完好,小于楪子偏明了”,即保存完好,但明显比一般使用的茶碟还小。“不用蟠螭与纽龟”,即铜镜不见先秦时期蟠螭纹饰,镜钮也不是战汉时期常见的龟纽。缪焕章据此判断,“镜制字画,定为唐物”。
仲英镜 黔西南州博物馆藏
既断为“唐镜”,诗人便对唐王朝之衰落大发感慨,尽管眼前古镜依旧“晦彩韬光”,但“唐政不纲”,导致外患“胡儿啸”,最终“长信宫中(这里暗指杨贵妃居所)帝业荒”。同时,睹镜思己,“镜存当日伊非我,镜在今时我即伊”,联想到自己勤勉一生,由“一麾(郡守雅称)迁观察(道台雅称)”,便停滞不前,久久呆在“贵州候补道”尴尬之位阶,感悟今昔,“昔之仲英果若何,毋亦与我同蹉跎。麟阁功名男子事,如何名与氏俱磨。”缪焕章从道光丁酉中举,便入官黔中,为官四十余载,至光绪辛巳(1881),年已七十矣,其子缪荃孙便迎养入都。历史上关于缪焕章最后的记录,是光绪庚寅年(1890)其在京以八十岁高龄参加“九老会”,此后便“一镜存留付后人”。也许古镜传给了他儿子缪荃孙,若其子有幸见之,“要知自有李程在”,那这面“唐镜”的最终定论,估计就没有以明察秋毫著称的李广、程不识两位汉代大叔什么事了。因为缪馆长除了是著名的藏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家。
仲明镜 私人藏家收藏
据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祥星先生撰文论述,唐代早中期镜中铭文出现两个字的,有昭仁、光流、美哉、阿房、清圆、团团、盘龙等,晚期受汉镜道教风格影响,出现天地、八卦、日月等铭文,均未见“仲英”。反观在笔者已知的明朝古镜中,尽管数量很少,却出现了“仲明”“仲英”等两字励志铭文。“仲”,应为“中”“正”之意,“明”即贤明、明亮,因此“仲明镜”两侧多加铸铭《论语·尧曰》中的名言,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意思是君子在仰慕之人面前,要正衣冠,方显尊重。而作为“仲明”姊妹镜的“仲英”,“英”就是英明、精英、英华,其意大致亦然,均属古代文人私人定制,只是“仲英”二字两侧,未曾见再加铸铭文。
观其形,果真“小如楪”
今天,笔者借在博物馆工作之便,毕恭毕敬把一面“仲英镜”放在手心,“我亦于兹增一解”。自然,这不是缪焕章“咏歌答谢”沈寿榕的那一面“唐镜”。这面镜子为1994年兴仁县雨樟镇收集,并捐赠给黔西南州博物馆,已经尘封库房二十余年。观其形,果真“小如楪”,直径仅6.7厘米。镜面光洁,镜背钮为明代经典“银锭钮”,包浆淳厚,“貌近衰翁”,但不掩暗藏之光彩。“将邪岂是尘中物,琬琰从来席上珍”,待有机会,一定让它尽洗铅华,“菱花秋水露精神”,到展厅和观众隆重见过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