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敦操乡打召村深处麻山腹地,一个苗族聚居村寨,与罗甸、惠水、紫云三县交界。村民们大多居住在高山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缺资金少技术的现实状况,“贫困”就像一块牛皮糖,紧紧黏附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挣钱,村里是老人和儿童留守的家园。
因为长期生活在闭塞的大山里,苗胞们思想落后,“迷信”和“认命”根深蒂固地扎在心里,有病请“大神”跳,很多村民因为小病断送了生命。
柏华丽是村民信任的医生,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年方20的苗家姑娘。敦操乡土生土长的柏华丽,在亲历多起村民有病不信医生信“大神”导致丢了性命的事件后,决定当一名村医。她要用一个个医治好的病例,说服村民摒弃迷信,相信医学。
2003年春节过后,刚从惠水卫校毕业的柏华丽,自费买了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住进打召村一间破败的房子里,用木板支起一张就诊床,怀揣着“守护村民健康”的初心,开始了她的行医生涯。
这份初心,一守就是整整16年。她用日益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换来了苗胞们的信任,成为村民眼中无所不能的白衣天使。这份信任,来自那份对生命永不放弃的执着,来自那夜间疾步行走在大山里的孤单身影,还有那几本已经“呆账”的泛黄账本。
下面为您讲述村医柏华丽守护苗寨村民健康的故事。
仁心守护 初心如磐
——长顺村医柏华丽十六年扎根麻山苗寨的故事
一场大雨之后,大山里的空气更加清新。
行走在乱石林立的山路上,背着药箱和“医疗扶贫”背篼的柏华丽如履平地。其实,这不叫路,是村民从乱石中踏出的一条便道,稍不留神,就会滚下悬崖。
柏华丽坚守在重重大山包围的打召村
当天,柏华丽到冗矮组为一名摔伤的村民出诊。这样的出诊,来回得好几个小时。
回到村里,卫生室门口已经有几位苗族妇女在等着了。她们是定期来做检查的,大多是高血压患者。
来不及喝口水,擦把脸,柏华丽赶紧拿出血压仪帮她们测量,用苗话问这问那,写病历,开方子,拿药,然后再三叮嘱怎么吃药。
行走在乱石林立的山路上
柏华丽说,现在的村民,只要身体有点不舒服,都会到卫生室来找她,不像以前,有病要么找“大神”驱鬼,要么怪命该如此。
人们不知道,“有病找医生”如此自然的事,在这个边远偏僻的苗族山寨里,得来太不容易。
1
立下初心
柏华丽的人生本来有很多种选择,而她偏偏选择当“村医”。
促使她作出这个决定的,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
2002年2月,即将从惠水卫校毕业的柏华丽,来到丈夫老家打召村冗矮组过年。正当村民们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时,突然有一位村民肚子痛得厉害,在床上翻滚哀嚎。村民们断定,他“中邪”了,身上有鬼。于是找来“大神”,围着被“鬼附身”的村民,又唱又跳。
挎上医药箱,背上背篼,到村寨巡诊
有着基本医学常识的柏华丽,从病人的症状判断,很有可能是肠梗阻,如果不及时送医,将有生命危险。“赶紧送医院吧,再晚就来不及了!”“求求你们听我一句,不要再跳了,赶紧送到县城医治!”无论柏华丽如何哀求,根本没有人听。
第二天,患病的村民去世了。
柏华丽伤心痛哭一场。“这是他的命,听天由命吧!”村民们这样安慰她。丈夫罗永福说,在麻山苗寨,村民们只信巫,不信医,根本无力改变。
丈夫的话,深深触动了柏华丽。她想改变这一切,不能让村民再愚昧下去。
7月份毕业后,本可以进入乡镇医院的柏华丽,主动申请到打召当村医。父母说她“疯了”,只有丈夫知道,她的选择因何而起,为何而来,他理解妻子的决定,支持妻子的选择。
柏华丽为村民诊疗
2003年春节后,柏华丽用丈夫600元的年终奖金和父亲给的200元“启动资金”,购买了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扛起背包住进打召村一间破房子里,用木板支起一张就诊床,开始了她的行医生涯。那一年,她刚刚20岁。
“整整一个星期,没有一个人上门看病。村民信巫医鬼神,不信医学,认为我会害他们。”好在柏华丽是本地人,会苗语。她决定从串门开始,融入进去,让村民放下戒心。“我察颜观色,大致了解村民的身体状况,然后把话题引过来,问他们这段时间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症状一说对,村民忙点头称是,我趁机拿出药,免费请他们试吃。”病痛减轻后,村民慢慢开始相信柏华丽了。
柏华丽经常夜间巡诊不回家,这张窄小的就诊床就是她的栖身之处
“一开始都是免费,她的工资最初只有20元,根本不够药费开支,我的工资有一半贴了进去。”为了支持妻子工作,2009年,罗永福主动申请从敦操中心校调到打召小学当负责人,他知道,要改变苗寨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当时,打召村高中文化以上村民不到20人,小学里只有七八个学生。如果再不抓教育,贫穷和落后会代代相传下去。”
为了阻断贫困,夫妻俩一人做医疗扶贫,一人做教育扶贫,相互扶持。妻子夜间出诊不再形单影只,身边多了丈夫的陪伴。打召小学多了一名任劳任怨的义工,他们成为方圆百里村民最信赖的人。
2
守护初心
2013年12月的一天深夜,柏华丽被一阵急促的擂门声惊醒,川洞组村民梁唐妹说她嫁到罗甸县董王乡长冲组的女儿罗金妹流产了,肚子疼得厉害。柏华丽二话没说,抓起急救箱,一头扎进黑夜里。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罗金妹家。此时的罗金妹面色苍白、嘴唇紫绀,柏华丽果断要求转诊。这句话让全家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转院需要大笔钱,他们担心最后会人财两空。经过柏华丽一整夜劝说,家属终于答应转院,他们用竹子编成简易担架将病人抬出大山。柏华丽跟着担架队,在羊肠小道上走了4个多小时,一不留神扭伤了脚,看着奄奄一息的患者,她强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把病人护送到敦操车站,最后送往长顺县妇幼保健院。
进村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
入院检查后,医生告知,患者属极危重病人,需要转到县医院。县医院医师诊断后说,患者失血过多,必须输血,可县里的血库没有血,需要家属自己到贵阳提血。柏华丽找到主治医师,央求医院帮忙到贵阳提血,因为患者家属不会汉话,自己走了他们和医生无法交流,并为患者产生的费用担保。主治医师得知她只是一名村医而非家属时,被感动了,立即派医院120车到贵阳提血。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若干个日日夜夜的磨练,让柏华丽的医术有了进步。她找中医学推拿,跟着当赤脚医生的母亲学技术,找寨子上的老人认苗药,成为苗寨有口皆碑的名医。
而她,更是医者仁心。
亲切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村民
2004年6月的一个上午,村民李小罗突然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柏华丽诊断为食物中毒,病情十分危险,立即将她送到乡卫生院。而患者家中一贫如洗,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经她努力争取,乡卫生院为患者免费治疗。
长期以来,她对看病村民实行医药费减、缓、免,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50%,对带钱不足的患者先治疗后还钱,对特困群众免费医治。每年减免医药费6000元左右,她的抽屉里,放着几本厚厚的账本,里面大多是“呆账”。而她现在的工资,每月只有1400元。
柏华丽说,每一个贫困户家庭都有一个悲伤无奈的故事,只有多交流,走进他们心里,找到致贫致病症结,才能精准施策。她认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疾病同等重要,总是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她坚信,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搀扶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
正是这种亲和力,让柏华丽成为村民心目中的健康“守护神”。
3
磨砺初心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正当芳华的女子,在穷乡僻壤一呆就16年?
“其实,也动摇过。”柏华丽坦诚地说,儿子六岁多准备读书的时候,因为丈夫整天忙“两基”验收,自己奔波在山里村寨巡诊,无人照顾孩子,对孩子亏欠太多。加上卫生室入不敷出,经济困难,让她产生了退却的想法。
但是,当看到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村民流露出的无助眼神;看到那些因病返贫的家庭里辍学的孩子;想到村民对她的依赖;想到当初立下的誓言,她犹豫了,最后,坚定的留了下来。
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常遇到危险,却无法动摇她的意志。
崎岖的巡诊之路
2012年8月23日早晨,摆东组韦水妹临产前回娘家探亲,晚上肚子突然阵痛,第二天,其母跑来请柏华丽去接生。因为下雨路滑,在下一个陡坡时,车子突然刹车失灵,幸亏驾驶员急中生智把车子冲向坡面才避免悲剧发生。惊魂未定的柏华丽迅速冷静下来,拉起产妇母亲一路小跑赶到产妇家中。
一次,为给一位久卧在床的病人送药,她把儿子关在门外,自己背着药箱下组,回来后发现,儿子躺在门口台阶上,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又拉又吐。原来儿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食物中毒。从那以后,无论是白天上门接种育苗,还是半夜三更出诊,她都背着儿子一起去。在一次背着儿子冒雨出诊回来的途中,突遇山体崩塌,几吨重的巨石就砸在她身后,如果慢一步,后果不堪设想。她吓得瘫软在地,恐惧、无助,母子二人的哭声在山里久久回荡。
16年来,她在悬崖峭壁上攀爬,在崇山峻岭间疾行,走村串寨,吃尽苦头。然而,她从村民们感激的话里,从村民目送她的眼神里,从村民送来的一碗碗胡豆里,看到了真情和信任。她要守护这份真情和信任,矢志不渝。
采访手记
大山深处的坚守
白大褂、医药箱、背篼,在蜿蜒的山间小路,柏华丽走来了。
从长顺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乘坐的车辆终于到达了敦操乡打召村。敦操乡,长顺县最偏远的乡镇。打召村,敦操乡最偏远的村子。长顺、惠水、罗甸、紫云四县交界之地,重重大山包围。“出门就爬山,上山掉帽子,下山拄棍子,过河脱裤子”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走进打召村卫生室,看到村卫生室宽敞明亮,门诊、治疗、药房都有专门的房间。“这就是我的岗位,作为打召的一份子,为村民看病是我的责任。”酷暑七月,烈日和闷热没有阻碍柏华丽的巡诊计划,她背上医药箱和装着记满村民健康资料的签约登记本的背篼,按照签约服务的名册到寨子里为村民巡诊。
敦操乡是“背篼干部”的起源地。挎着医药箱,身背装着村民健康资料的“医疗扶贫”背篼,把“为人民服务”的“背篼精神”放在心里,在打召的村寨中巡诊,柏华丽走了16年。在打召,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讲出柏华丽治病救人的故事,签约服务的村民都牢记她的电话号码,只要他们有病痛,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个电话,柏华丽都会及时赶到。她是村民们最欢迎的人之一。
采访中记者问,曾经有离开打召的机会,为什么会留下来,柏华丽说,因贫穷与迷信,曾经目睹过本应送医的青年,因为请大神耽误治疗而不幸离世的沉痛记忆,从而坚定了自己学医回村为村民看病的决心。“每次为村民看病,看到他们康复,每次病人打电话来说病情好转,我就会很快乐。能一直留在打召为村民看病,最大的动力是被信任、被需要。”作为一名村医,柏华丽救治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病人,更是为了大山里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柏华丽说,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