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大工业产业,发现身边的贵州制造。今天走进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通过红外检测、I-V曲线故障诊断扫描推进光伏场站零值组串治理,提高设备可靠性,全力增发效益电量,公司正积极开展“农光互补”试点,探索建设“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光伏产业,推动新能源项目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在镇宁丁旗农业光伏电站的中控中心,场站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I-V曲线故障诊断扫描,对光伏板进行检测、分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大唐贵州新能源分公司黔中区域运维中心副经理孙嘉文介绍,通过参数,系统会自动生成判断的数据,他们就可以根据它提供出来的 I-V曲线的走势,做一个分析,如果是出现情况了,会有一些波折,他们去现场做一个排查,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提升它的发电量。
大唐贵州新能源分公司黔中区域运维中心副经理孙嘉文
巡检是保持光伏持续发电量的关键。如今,大唐贵州公司除了实现对每个光伏场站进行远程监控外,还投入了无人机进行红外成像巡航巡查,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消缺依据,减少时间及人力的成本,提升光伏电站安全运维效率。
孙嘉文表示,这边山地光伏占地面积比较大,要想把每一片区域都排到位,不管是从人力物力上投资都是比较大的,采取无人机红外成像很大的程度上来缩短成本。之前,他们可能一天都巡视不完一个方阵,这边一共有30多个方阵,利用无人机现在基本上三天到四天就可以把所有的光伏板全部都巡视一遍。
大唐贵州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文言说,公司结合5g技术的成熟应用,在推进智慧化场站的建设,打造无人值守的新能源的现代企业,同时也有针对解决现场的生产管理上碰到的技术难题,目前公司的智慧场站的建设,相关的设备已经安装完成,无人机在光伏场站、风电现场使用的非常普遍,下一阶段,还会有站内机器人,功能性的摄像头投入使用,能够代替现场的巡检人员,去检查固定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指示信号。
大唐贵州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文言
在加快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大唐贵州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在光伏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开展“农光互补”试点,探索建设“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光伏产业,践行“土地综合利用、板上板下协同、持续辐射三农”的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文言说,光伏板下经济公司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说板下种农作物,观赏性的花卉,同时也试种了一些产量有品质的辣椒、茄子,还有生姜,效果还不错,到明年上半年,研究成果出来了,在保证了他们光伏区的安全生产,保证了设备、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会推广到其他的光伏区域。
截至目前,大唐贵州公司在贵州共建设16个风光发电场站,管理口径新能源资产规模达64.35亿元,管辖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02.91万千瓦,其中风电在役装机容量41.91万千瓦,光伏容量61万千瓦。
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军
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军介绍,今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是12.8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了35.72%,相当于节约标准原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万吨,比如太阳坪风电场,今年年内的发电量已经突破设计值,完成发电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1%,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17万吨。为贵州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突破新增装机300万千瓦。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公司就将落地开工3个风电项目,5个光伏项目,开工装机的装机容量是66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