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味道
00:00 /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品味·茅台》,我是静宜。
台湾作家杏林子,在文章《朋友和其他》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是的,老友之间,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彼此领会,老友之间,只需要一碟小菜,一杯薄酒就能相互交心。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源自几十年的友情,虽然主人公与好友阴阳两相隔,但友情依然不褪色,情比金坚。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友谊的味道》。
朋友开车送我父亲去小酒馆,小酒馆已有些年头了,门头装饰异常乡土、陈旧,这些年来依靠菜味与回头客支撑了生意,不算太好,但也不糟糕。
送了还须接,两个多小时后,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我俩就去小酒馆找我父亲,但见父亲和对桌的老友正举着酒杯,一脸的忧伤,父亲嘴里念叨着:
“你这一走,咱哥仨少了一个,还是最热闹的那一个,喝酒也显得冷清了。”
“不知道你在那边还好吗?来,别的不说,今天喝的还是咱们最爱的茅台酒,敬你一杯,哥俩都想你了。”
说完,两人双双将杯中酒徐徐倾倒在地上。见此情景,朋友的眼睛也有点湿润:
“叔叔他们三个感情一定很好,能成为老友都不容易。”
“是啊,几十年了,可惜上个月,刘叔叔突然病世,刘叔叔比我父亲的年龄小,谁都想不到他走在最前头,才六十出头。”
刘叔叔在世时,他和父亲他们仨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要相聚一次,这些年来地点一直都没变,就在这家小酒馆里,所坐的桌子都是同一张,靠门左侧的第二张,说不出它的位置有多佳,只是一种多年的习惯而已。有一年刘叔叔体检时查出心脏有些异常,医生叮嘱不让他多喝酒,于是再聚会时,父亲他们就不让刘叔叔多喝:
“老刘,医生可是有医嘱,不能多喝。咱们这多少年的感情了,不在乎这几杯酒,你就少喝点。”
“那不行,和老朋友在一起喝酒哪能扭捏,那不是我老刘的作风,还是得喝尽兴。”
他们仨从年轻时刚参加工作开始,就以酒结缘,基本每月聚一次,早就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
刘叔叔年少时,曾经到过贵州省仁怀市郊偏僻的农村落户,有一年,他从仁怀市带回当地著名的茅台酒,回来后送给爱喝酒的父亲和另一个朋友:
“这是我从仁怀当地带回来的特产,知道你们也爱喝酒,拿来跟你们分享。”
“小刘你真是够意思。早就听说过茅台酒,就是没喝过。”
“是,听人说这里面装的可是琼浆玉液。一瓶酒可不一定够咱们三个人喝,你下次回来,再多带两瓶。”
那时,可没有如今的快递,况且路途遥遥,下一次回乡,还不知是何年。刘叔叔再一次回乡,已是四年之后,四年之久,足够令人忘记当时的这一叮嘱,但叔叔没忘。因为胳膊受伤,上车时他只带回了四瓶酒,车上人多拥挤不堪,刘叔叔担心挤破了酒瓶,在酒瓶外用尼龙绳缠个严严实实,拎起来怪模怪样。回来后还没回家,就将父亲和朋友约出来,直奔小酒馆:
“你们看,这是给你们带回来的茅台酒。”
“怎么裹得这么严实。”
“那可不,怕路上挤着碰着。”
“快拆开看看。”
“没想到你都还记得,想着这么多年你都没回来,怕是把这个事忘了。”
“不会,别说才四年,就是四十年,我也记得。我还得跟你们在一起喝酒四十年!”
“那快打开一瓶,我们来干一杯。”
“我这辈子喝过最好的酒,就是你带回来的茅台酒。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如今,少了一个最会讲笑话的老酒友,剩下二人的酒聚,就显得冷清了许多,有些追思,有些凄惶,有些伤感,就像友情之鼎骤然间断去一足。世间有许多的离别情苦,话语投机,酒兴相同的老酒友的离去,也是离别情之一吧。“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园杳未期。”阴阳两隔,不可再以酒相聚,人情的悲苦,是我备好老酒等你,而老友你不可再来。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主持人静宜向您问安。明天同一时间,继续与您《品味·茅台》!
稿件统筹:刘征蔚
制作:龙静宜 梁克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