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冬季,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事件仍在各地不断出现。其中,仅在2020年12月,就有浙江、山西、辽宁、福建多地的巴西猪肉、阿根廷牛肉、泰国带鱼、印尼飞鱼卵等外包装样本先后中招。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对于进口肉的仓储、进货、销售更加慎重,并出现用国产生鲜予以替代的现象。
记者近期走访市场发现,多数消费者在选购生鲜时,也出现了相对进口更偏爱国产,相对冻品更偏爱鲜品的心理变化,国产生鲜企业销售正在步入上升通道。
国产生鲜获消费者青睐
在北京大兴区永辉超市的生鲜区,消费者张女士正在拿起一盒又一盒的虾仁,寻找包装背后的产品信息。她向记者表示,近期进口冷链事件频发,自己看的主要是虾仁产地。当得知扫描超市冷链柜台上的二维码也可查看进口食品的检疫报告时,张女士说,“就是觉得国产流通环节少,更安全。”
在丰台区的一家盒马鲜生店内,消费者刘先生同样向记者表示,“原先买羊肉卷可能也买个新西兰啥的,现在基本都买内蒙古的了,主要图个安心。”
在记者采访的10余位消费者中,过半消费者都表示更愿意选择国产生鲜消费;同时相比冻肉,更偏向于买鲜肉。“当然也不是特别绝对,像巴沙鱼想吃也会买,但要能看到检疫证明。”消费者陈女士说。
事实上,消费者近期对于国产生鲜的偏好不仅出现在线下消费中,在电商平台同样出现了变化。京东生鲜向记者表示,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海域逐步开海,国产海产品销售高速发展,在双11期间,京东生鲜国产海产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230%。此外秋冬季节到来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肉类食品,截至2020年11月末,国产肉禽蛋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20%。
许多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令自己消费观念的转变主要原因是近期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事件频发,出于安全角度还是更相信国产生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12月内,浙江、湖北、山西、辽宁、江苏、湖北、天津、福建等多地都曾出现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样本被检出核酸阳性的案例,涉及产品包含巴西猪肉、阿根廷牛肉、泰国带鱼、印尼飞鱼卵等。
进口生鲜国内供应变小
疫情不但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也让进口生鲜的B端供应发生变化。武汉北极光辉冷链仓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梅告诉记者,其公司冷链仓储主要服务于华中区域,面积约有1万多平方米,每日进出库量在1万-3万箱左右。包含海鲜、速冻、肉类等多种食品。国家专库专管的相关规定下达后,公司对国产和进口生鲜的仓储进行了区分。其中,进口产品所占面积在800㎡到1000㎡左右。受疫情影响,2020年11月初,公司决定关闭进口仓储工作,将相应区域的仓储全部替换为国产生鲜。
“对于进口产品,最开始是每批次一检,后来是每箱一检。然而,装卸工人在抱箱子时,到底抱到哪一面都是未知的。所以哪怕一个箱子抽一个样本,也不能保证箱子八个面面面俱到,仍存在风险。”陈梅表示,公司暂停进口仓储,主要是考虑到自身辐射的市场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牵连到很多环节,所以主动选择关闭风险窗口,并与下游客户沟通,尽量让对方将所需要的进口生鲜替换成国产生鲜。虽然客户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了,但大家出于防疫角度都可以理解。
除冷库外,部分下游销售端也已减少了进口冻品的销售。早在2020年8月17日,盒马鲜生在升级防控防疫措施时就表示,考虑到近期国内部分城市发现有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阳性的情况,为进一步保障安全消费,盒马鲜生将在全国门店加大国产海鲜、肉禽等主力消费商品的供应量,替代在国内出现过外包装检出阳性记录的巴西、厄瓜多尔等南美相关国家的进口冻品。
宏观来看,进口肉数量较前几个月也有下降。结合海关数据可知,2020年10月和11月,我国进口猪肉量基本保持在33万吨、进口牛肉量基本保持在17万吨,但与2020年7月的56万吨进口猪肉量和21万吨的进口牛肉量相比,近3至4个月以来还是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向记者表示,近期猪肉进口较前几月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也与疫情有关。
一方面,因为德国出现野猪非洲猪瘟疫情,我国海关从2020年9月13日起暂停从德国进口猪肉,而德国是我国主要的猪肉进口国,进口量可以排进前三位。另一方面,2020年6月开始,部分国外猪肉生产商因厂内发生新冠疫情,自主暂停对华出口。一般情况下,输华猪肉从签订合同到抵达港口需要2个月以上时间,上述事项的暂停影响刚好自2020年10月左右反映出来,进口量出现小幅下降。
国产生鲜销量提升
在消费者观念转变与市场供需情况的双重转变下,国产生鲜行业正在迎来向好销售行情。其中,销售海产品为主的鲜美来食品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国产虾仁比以前卖得更好了。主营猪肉等系列肉食的高金食品指出,受疫情持续影响,消费者现在首要考虑的是更新鲜、更安全的食品,“对国产的接受度高于进口,较冻品更青睐鲜品。”B端客户虽然出于成本等因素,对于冻品的接受度要比C端高,但基于整体防控形势考虑,对进口肉的选择会比以往更慎重。国内湖羊养殖龙头乾宝牧业则表示,以前一些采用进口羊肉的下游企业已开始寻找国产羊肉供应商。
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旗下的中荣食品向记者表示,原先主攻B端市场的中荣食品之前就有做C端的规划,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进一步加速了企业进军C端的步伐。此前,中荣食品京东等线上渠道是以进口原切类牛肉等产品作为主打,国产牛肉作为常规品销售额仅占1%。但在疫情背景下,中荣食品自2020年春季开始陆续上线国产牛羊类新品18个,新品销售额提升至总体销售额的30%左右。
中荣食品指出,从近期搜索引擎和整体的销售情况来看,冬季进口冷链核酸检测阳性事件频发后,无论是餐饮端还是菜市场等渠道,C端对国产肉的需求量同以往相比都明显在提高,大众对国产牛肉的搜索量成倍增加。消费者对核酸检测和肉类来源的重视明显提升,更注重产品品质和健康、更青睐于大企业大品牌产品,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健康、营养、卫生、安全等几方面。“从效果来看,国产鲜肉整体卖得相当不错,到年底也在加班加点抢单子。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B端与C端份额占比达到4:6。但这并不是把B端缩减,而是将C端扩大。”
在中荣食品看来,疫情给食品行业带来的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当下市场上的供需变化对于国产货来讲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力平台。“以前大家买肉可能更倾向于有价格优势的进口牛羊肉。但现在出于安全、健康心理的消费者在消费国产肉后,发现国产牛羊肉品质其实也不错,甚至更适合本土口味,就会产生新的认知,喜欢国产肉,对于企业来讲是很好的转变机遇。”
同时,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也加速了国产肉食向预制类方向发力。2020年春季,中荣食品推出了只需要简单加工的预制类肉食,出于距离、成本、效率等考虑,这些预制食品基本都是采用自养国产肉制作。疫情后,选择家庭烹饪人明显增多,国产预制类肉食的销售持续向好。
在国产生鲜销量持续上升的同时,也有消费者提出疫情之下,为何还要持续进口等疑问。对此,朱增勇指出,常态情况下,我国猪肉自给率可达到98%以上,进口猪肉主要流入深加工领域。但经历非洲猪瘟后,国内猪肉曾一度供给偏紧,2019年8月起,国外屠宰后新鲜制作的冻品可以一个月左右到港,分割后,部分部位肉可以制成冷鲜肉进入市场售卖,主要是为了补充供给缺口。
同时,朱增勇表示,2020年三季度后,伴随国内供给逐渐恢复,进口猪肉只是国内供需的一个调剂,若月份之间的进口量环比下降,已不会对国内猪肉价格等产生明显影响,“现阶段能够影响猪价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和猪肉消费的反弹。”
中荣食品也认为,进口肉是对国内需求的一种补充。从生产水平角度来讲,目前国内牛肉行业在检测、加工过程、工厂设备等方面都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目前中国老百姓对于牛羊肉的需求量庞大,可国产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口牛肉。同时,B端餐饮客户出于成本等角度考虑,并不会完全放弃进口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