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党史中的贵州|红三军创建黔东苏区

动静原创撰稿:张凝
1613618700

87年前的黔东地区在今天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和酉阳、秀山边界一带,处于湘、川、黔接合部武陵山区,这里的人民群众饱受国民党压榨,极为贫苦,革命要求强烈,敌方军事力量也比较薄弱。基于地理环境、社会状况和行动上的考虑,红三军选择了这里创建革命根据地。

图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首府旧址——沿河谯家土地湾

1934年5月初,红三军计划首先进攻彭水,尔后向酉阳、秀山、黔江发展,以实现“以鄂川边为游击中心区域,创造新的根据地”的决策。进至酉阳境内后,红军一面稍事休整,一面打击团防和土豪劣绅。5月8日,红三军冒着大雨,从百里之外奔袭彭水,于次日上午攻入彭水县城,歼敌第二十一军十三旅一个营,俘敌四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支,士气大振。5月14日,红三军经德江之泉口司向沿河县城逼近。驻沿河黔军第一旅傅恒中部闻风而逃,只留第二团彭镇璞部一部驻守。5月31日,红三军与彭团接触于乌江西岸,黔军彭镇璞团稍作抵抗即退至江东。6月1日,红三军渡江占领沿河县城。敌军弃城绕道经淇滩逃往婺川方向。6月19日,红三军进驻沿河之枫香溪。

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创建黔东苏区。至1934年9月,黔东苏区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西阳五县部分地域,纵横近二百里,人口十万以上,并建立了特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团工作委员会,发展了部分新党员,建立起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和67个乡苏维埃,分配了土地。

红三军转战贵州,创建黔东苏区具有深远的意义,为红二、红六军团向湘西挺近,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第一卷(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2006年6月)

贵州红色经典战例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撰稿:

张凝  贵阳市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贵州省党建研究会会员 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