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实现了“小省、穷省办大交通、美交通”的后发赶超。在接下来五年,贵州交通建设将如何发力?怎么推动交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呢?
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邵勋表示,贵州将按照高速加、瓶颈减、水运乘、债务除、枢纽兴的思路,组织实施“435行动计划”:
“4”:提升交通服务支撑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能力,着力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体系,服务“四个轮子一起转”,“四个轮子”转到哪里,交通运输就保障到那里。
“3”:补齐公路路网、综合枢纽、水上运输“三个短板”,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着力打造路衍经济、枢纽经济。
“5”:推进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交旅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智慧交通建设、山区公路建设运营风险管控等交通强国“五项试点”,提升人民群众交通便捷度,进一步增强对交通运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贵州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交通有效投资平稳运行,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左右,到2025年,基本达到交通运输节点顺畅、枢纽繁荣、产业活跃的预期。
同时,贵州将围绕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沪昆、兰海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有序推进省际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改造,研究推进乌江水运主通道提等升级、红水河龙滩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提升“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通道的运输能力。
据了解,贵州计划构建高效专业的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将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综合运输枢纽示范工程。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县客运站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和接驳运输,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邵勋表示,下一步,贵州将培育交通产业经济,突出“交通+”融合发展。“我们将加强与特色的传统村落连片集聚区深度融合,支持传统村落拓展服务新业态;加快高速公路与全省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小城镇的有效连接,助推基础能源、现代化工等十大工业产业借势‘起飞’;发挥交通辐射效应,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枢纽经济’,把高速公路打造为枢纽增长带;支持乌江、红水河流域煤电磷、煤电铝、煤化工、煤电钢、石材产业经济走廊打造,形成新的交通经济增长带。”邵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