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技术正深刻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要实现无人驾驶,除了要有聪明的车,还需要智慧的路。贵州开展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为无人驾驶添“智”力。
贵州台记者林佳艺:我现在是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智能公交车站,这个公交站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等车的公交站不同,它囊括了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边缘计算单元等车路协同设备,当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观光车驶入站台,与站台的红外传感器精准识别后,就会自动停车、打开车门。
在这条3.5公里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集成应用示范基地,建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监控中心,设置了模拟隧道、模拟雨雾、紧急制动等12种无人驾驶场景,为“聪明的车”建“智慧的路”。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涂振印老师:“这个基地是贵州省首个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示范场地,智能红绿灯、路段的智能设备,都能在这张图里一览无余,能看到小车行进的方向、车道、车速,就能通过数据来判断它有没有达到标准。”
据了解,该基地是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的应用基地。项目由贵州一家科技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十三家企业院校共同参与,共计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
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勇说:“我们课题组也是贵州省科技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重大专项,在车路协同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清扫车、自动驾驶城市客车等方面进行了攻关和落地,想通过3.5公里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智能网联产业生态联盟的建立与合作。”
奇瑞万达智能驾驶负责人班玉鹏介绍:“可以看到我们这辆车是没有反光镜的,搭载了5个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等一些多元传感器,实现L4级(需要安全员坐副驾)的无人驾驶。道路上有长上坡、长下坡、隧道、雨淋路段、车辆会车等一些路况,都可以做出相应姿态的调整,来保障行人、乘客的安全、舒适性。”
该示范基地还为贵州交职院的学生提供虚拟仿真实训,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向巍说:“教育要先行,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领先于产业的发展。学院开设了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装调、测试、标定、基础程序的学习,学生的就业率能够达到95%以上。”
目前,省内各部门也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今年7月,贵阳市交委对“贵阳贵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区域”进行了公示,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在3.5公里应用示范基地的优化调整后,预计明年将在数谷大道、新时代大道等部分区域上路通行。
通讯员:晴隆县融媒 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