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天气预报预警中的“雨”,真的读懂了?

央视新闻
1689980580

7月21日华北雨季拉开序幕

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中

是否有一些你觉得十分熟悉

仔细想来

却不甚了解的气象术语?

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中

跟“雨”有关的问题↓↓↓

疑问1:暴雨、大暴雨,究竟有多大?

气象上对暴雨有明确的区分,在我国,将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再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称“暴雨”,超过100毫米称“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称“特大暴雨”。

但每场暴雨都是不同的,暴雨是在24小时均匀下完,还是短时间内“倾盆而下”,带给公众的观感也会不同。

疑问2:什么是雨带?

汛期观察降雨分布图,很容易发现降雨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雨水似乎遵循着什么规律的指引,总是形成一条连绵不绝的雨带。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雨带还会移动。有的时候,某些地区处于雨带的南端,雨带移动后又处于雨带的北端,雨水在此期间下个不停。

其实,“有形”的雨带,与一个常年影响我国天气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有关。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炎热,如同一个大蒸笼扣在地面上。但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区,却盛行上升气流,这是形成降雨的必要条件之一。雨带会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而摆动。

疑问3:为什么预报总出现“局地”?

“局地”到底是哪儿呢?其实,“局地”在天气预报中并不是一个具体确定的地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预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达到的极端性。

“局地”常常与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联系在一起。这些强对流天气多由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生命史短、消亡速度快。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疑问4:为什么暴雨预报难度很大?

如果把降水这一过程类比于我们拿起一盆水向外泼,那么泼出去的水肯定是不均匀地落在地面上,会有被淋湿的地方,也会有没被淋到的地方,实际的落区也会与预计的落区有所差异,这就是大范围降水过程中局地可能会出现漏报与空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预报员要想判断哪几个点降水最强,更是难上加难。

尤其是暴雨,多数是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空间尺度一般在20至200公里。而目前我国气象监测手段对这种较小尺度天气系统相关信息的捕捉能力有所欠缺,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

在我国,暴雨预报主要通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结合预报员自身知识经验进行。一般来说,形成暴雨需要三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供应,较强的垂直上升条件和一定的降水持续时间。在暴雨预报的过程中,预报员需要充分考虑这三个条件来判断降水过程可能形成暴雨的量级。

从全球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一直不高,属于世界难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预测暴雨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降水预报准确率也不断提高。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飞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