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公元121年,距今1899年,中国历史记录了两件大事。一是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者-宦官蔡伦,因卷入宫廷内斗,服毒自杀。二是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历时21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书-《说文解字》。这部书于贵州,并不陌生,许慎在京师洛阳编撰此书期间,正好有个志存高远的贵州学生尹珍,得其真传,终成贵州汉学开山鼻祖。这一年有两个年号,上半年是“永宁二年”,下半年是“建光元年”,使用者均是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年轻的汉安帝共在位19年(106年—125年),前后使用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五个年号,其中“永宁”使用还不足两年。1987年,贵州兴仁交乐7号汉墓出土一件铜洗,编号87XRJM7-46,铸铭“永宁二年造作工”,即这件铜洗“生于”公元121年。
东汉铜洗(兴仁交乐7号汉墓出土,编号87XRJM7-46。现藏黔西南州博物馆)
“洗”,约出现于战国晚期,漱洗之器也。其大小不谋,或深如罂,或浅如盂。即是大致有两种,深腹(较高)的和浅腹(较矮)的,今天我们说“浅腹”的。
明代仇英画作《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局部)》中盛水的盥盘
“浅腹”铜洗,形似浅盆,多用于洗手,通俗说,就是“高级洗手盆”。为什么是“高级的”,因为普通人或穷人使用的,一般是陶质或木质。“浅腹”的风格,由先秦时期“盥盘”演变而来。春秋战国儒家十三经之《仪礼·士冠礼》记载:“夙兴,设洗直于东荣”。意思是士大夫们清晨早起之后,要将“洗”正对房屋东边的角翼,盛水盥洗。所谓“盥”,就是洗手。“盥盘”发展到汉代,逐步演变为“铜洗”,并且在上层社会流行。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云:“毫瓯羞茗荈,铜洗供盥濯”,前一句说高档茶具,后一句则写出“盥盘”到“铜洗”的演变过程。元朝的户部尚书刘汶也曾诗云:“铜驼陌上得铜洗,曾见汉朝风露零”。意思是天下改朝换代,大汉宫廷变荒野,在野草荆棘之中,还能见到散落的铜洗。可见汉代铜洗的盛行。
外腹壁铸洗耳,为一对称倒置兽面铺首
交乐M7-46号铜洗,仅高7.5厘米,为典型的“浅腹”。总重3公斤,合范铸造。圆形,侈口,口径37厘米。宽沿,达3厘米。平底,径28厘米。假圈足,径16厘米。外腹壁铸洗耳,为一对称倒置兽面铺首,兽鼻穿孔,可以栓系,也便抬举,还兼装饰。最为珍贵的,是铜洗内底铸铭“永宁二年造作工”,将时间准确定位在公元121年,为墓葬年代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铸铭七字为阳文,带边框,类似印篆体。根据吉林大学徐正考先生《汉代铜器铭文研究》一书,汉代铜器铸铭,铭文为阳文,以洗为主,从这点看,蛮吻合的。
交乐 7号墓出土的鱼纹铜洗。现藏黔西南州博物馆
铜洗作为水器,离不开鱼。从考古发掘看,底部铸有鱼纹的,出土也最多,因此也有“鱼洗”之称。有双鱼纹,有单鱼纹,有鱼在水草里,鱼在水波里,也有鱼与鹳、鱼与鹤的组合等等。主要体现“年年有余”“事事如意”“富贵有余”等吉祥寓意。7号墓同时出土的另一件铜洗,也为“浅腹”,编号M7-14,与M7-46号形制、大小、重量相当,其洗底就铸有鱼纹,尽管锈蚀严重,但仍然可见鱼肥而壮,鱼头朝内,尾向外展开,身披鳞,作游动状。
洗底
古人用“洗”,不似我们今天般随意,手脏洗手,脚脏洗脚,想洗就洗,饭前洗,便后洗。“洗”对于古人,是一件很庄重的“礼仪”。《左传》记载: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重耳,未发达之前,流亡到秦国,秦穆公慧眼,认准其是“潜力股”,就“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即嫁五个女子给他,包括女儿“怀嬴”。所谓“怀”,就是其原本为晋国太子姬圉(音jīyǔ,后为晋怀公,也是重耳侄子)夫人。太子为继位,私逃回晋,怀嬴便依父命,改嫁其叔重耳。
“奉匜沃盥”示意图
一天,怀嬴“奉匜沃盥”,“沃”即浇水,就是用“匜(音yí,形如瓢)”给丈夫浇水洗手。重耳“既而挥之”,就是洗完未擦,便甩手将水洒在夫人衣服上。怀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意思是秦晋两家地位相等,你怎么可以轻视我。吓得重耳“惧, 降服而囚”,脱掉衣服,找个房间关起,自责请罪。这就是古人对“洗”的严谨,洗个手差点洗出人命来。历史故事亦真亦假,但重耳的墓葬真的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峪镇被挖出来了。
明代姜隐绘《芭蕉美人图》中的盥洗场景,对弈下棋前需两位仕女服侍洗手。美国加州大学博物馆藏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嫁女陪嫁的习俗。当年怀嬴远嫁晋国太子,陪嫁的女妾,就多达70人,因此留下“爱媵贱女(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后喻舍本逐末)”的典故。古人把陪嫁的青铜器,称为“媵(yìng)器”,就是“赠”或“送”。据山东考古所郑同修《汉晋鱼纹铜洗媵器说》一文,这种“鱼纹铜洗”多为汉晋时期女子陪嫁之物。交乐7号墓主确系女性,但“嫁妆说”终究缺乏实质证据,没有铭文支持,不敢妄下定论。不过,7号墓的两件铜洗均为实用器,而非明器(专为下葬使用),洗底使用磨损严重。2005年,M7-46号铜洗经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因为锈蚀原因,当时未发现底部铸有文字。2017年经修复,才露出铭文。今后如再鉴定,大概率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70年生产的双鱼纹搪瓷盆。私人收藏
汉晋时期“鱼洗嫁妆说”不敢完全定论,但历史跨过千年来到近现代,女子出嫁用“鱼纹盆”作嫁妆,则寻常普通。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件鱼纹搪瓷盆,几乎是陪嫁品标配之一。“鱼水合欢”“双鱼戏水”,寓意小两口爱情美满甜蜜。鱼又多子,将来肯定子孙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