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省从江县古坪乡高武村,只见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这幅画面让“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想记录下这迷人的雨中苗寨。
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苗寨,在两年前,还是一个环境脏乱差、道路泥泞、人畜混居的深度贫困村。从后进村到黔东南州文明村代表,离不开一个人,中国贸促会派驻高武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伟男。2018年4月,他从北京来到村子里,开始了他“苦干”的道路。
中国贸促会派驻高武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伟男
“你们别看,这些村民现在能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我刚来时,他们看见人就躲。这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刘伟男说。两年多的时间,他先从环境整治入手,抓牢补齐短板,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安居无忧,整治了透风漏雨房屋105户,建厕改厕110户、改厨改灶116户、整治人畜混居71户。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不仅有了村组干道,有了185盏路灯,还有了4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场所,为村民们打造了文化活动广场、新时代讲习大舞台、篮球场等设施。这些,在现在看来可能只是一组数据,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高武的人居环境,让高武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修这个房子政府给了很多补助,现在又干净又方便,以前牛圈猪圈就在隔壁,一早起来就能闻到味道,很不舒服。刘书记来了之后给我们很多帮助,也改变了我们,现在我们村民都很爱护卫生,公共区域轮流打扫。”高武村村民石阿你对记者说,他家可是全村改造的典范,宽敞明亮,还将二楼还改建成了家庭小工厂,一台缝纫机,两根竹竿做衣架,他的妻子就是在这里做手工服饰的。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改变了环境,下一步,是改变这里的人。两年来,高武村组织发放助学金35万元,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组织了28名品学兼优师生赴北京见学,连续3年举办村级脱贫攻坚夏令营、文艺汇演、暑期培训班,累计220名学生入营受训、参加汇演,及大地激发困难学子依靠只是摆脱贫困的动力。大中专院校生就读人数从0突破到8,职中生比2018年翻了两番,培养了建村以来第一个重点本科生、第一个应征入伍新兵。最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高中以上的学生都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在村委会担任实习助理或在村级暑期培训班担任补习“教师”。
石德祥就是实习助理中的一员,就读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他,每年暑假都会在村委会和刘书记一起入户,对接产业项目、整理资料。去年,他更成为了高武村脱贫攻坚专题文艺汇演的主持人,他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也能站在舞台上脱稿完成主持工作。“今年回学校,我准备加入学生会,锻炼自己。在村里工作的经历让我不论是组织能力还是沟通能力都变得更好了。”石德祥告诉记者,他的脸上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刘伟男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到村子里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拿起扫帚打扫卫生,他在村里每一户每一家至少吃过一餐以上的饭。现在,所有村名见到他都会问声“书记好”,用“实打实”换来了“心贴心”。如今的高武,已经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刘伟男始终认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和干劲,他说:“我们更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以及精神面貌的改变,真正的高质量脱贫就在于八个字,思想出列,精神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