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6日),广东省再次发现并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突变株。这是我国发现的第四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目前,上海、山东各1例,广东2例。
变异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公共卫生部在调查该国东南部的肯特郡11月封城期间新冠病毒感染数量为何持续上升时,发现了一系列由变异病毒引发的病例。
经回溯性研究发现,早在今年9月20日当地已经出现首例受到该变异病毒感染的病例,随后在对英格兰东南部确诊患者所进行的常规病毒基因测序中,发现此种变异病毒的概率达到50%以上,大多数感染者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下。
当前,除英国外,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冰岛、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已报告发现了这种变异病毒。
变异病毒有何特殊之处?
《科学》杂志刊文称,科学家发现的B.1.1.7新冠病毒变种变异病毒传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
△《科学》杂志报道截图
它是新型超级病毒吗?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学家尼尔·弗格森估计,与英国其他变异病毒相比,该变种传播率提高了50%至70%。通常,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但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温迪·巴克莱说,B.1.1.7变异病毒可能会使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容易感染。为了确认B.1.1.7变异病毒是否具有更强的传染性,研究人员正在密切观察它是如何感染细胞的。
△BBC报道截图
它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吗?
《纽约时报》称,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1.1.7变异病毒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但科学家认为这个可能性并没有排除。
△B.1.1.7变异新冠病毒示意图(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在南非,另一个谱系的新冠病毒出现了一种特殊突变,该突变也存在于B.1.1.7变异病毒中。在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正在当地沿海地区迅速传播,医生发现,感染这种病毒的人携带的病毒量更高,这也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约翰·恩肯加松说,有证据表明,在南非发现的病毒变异株可能正在引发年轻人和其他年龄健康人群的严重疾病,“这现象令人担忧,但我们确实需要更多数据来确认”。
不寻常的变异因何而来?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提出了两种被普遍讨论的可能性。其一,是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被病毒感染后,病毒长期在他们体内复制时,积累大量突变。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类自身抗体会清除部分病毒变体,留下更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变异病毒。
其二,是在病毒重新感染人群之前,可能通过在动物群体(如水貂)中传播而获得新的突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感染被发现,“动物宿主”已经成为引发人们强烈关注的焦点。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出现变异引起科学家关注。(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发生变异并非新冠病毒特有的现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病毒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异,这是自然而然和意料之中的。”
例如,季节性流感病毒会频繁变异,科学家每年都必须定期研发新疫苗,以供相关人群接种。相比于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亚·斯瓦米纳坦去年12月曾在新闻记者会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后者变异之快要求每年根据当年的流行毒株对疫苗进行审查和调整。”
尽管变异病毒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未解决的问题,但公众的关切已然接踵而至:病毒是如何变异?是否更加致命?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可靠?疫苗是否有效?针对这些问题,动静记者采访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研判专家组成员赵雪珂。
赵雪珂表示,我国已有的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完全具备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能力,对病毒变异株序列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检测。“全国各地对入境人员实施了闭环式管理,使患者能够在隔离期间就被确诊。一般情况下,在入境人员中发现的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无症状感染者,都不可能进入普通社区,所以大家无须恐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赵雪珂说。
△科学家认为,疫苗对现有的变异病毒有效。(图片来源:路透社)
现有疫苗对变异毒株是否有效?
美国疫苗科学顾问蒙塞夫·斯劳伊曾通过有关媒体表示,目前的新变种不太可能影响疫苗功效,但在某一刻某种病毒变种可能会使疫苗失效。他说,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但必须保持警惕。而针对变异株是否会影响我过正在开展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动静记者从山东省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到,目前,尚未发现该变异株对我们正在接种的灭活新冠病毒疫苗免疫效力产生影响。对此,赵雪珂建议大家,应当严格按照当地要求或计划进行并配合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生活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此外,三地发现变异毒株,也进一步提醒大家,当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范围流行状态,切不可麻痹大意。针对世界范围的疫情形势和发展,相关部门会及时地密切关注新变化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同时保持高度警惕,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时刻警醒。
特别是儿童、老人及体弱者尽量不要到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进一步强化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家庭聚餐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