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赣南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都会到江西赣州于都县烈士陵园,去祭奠自己的金长哥哥。日前,104岁高龄的段桂秀再次来到王金长烈士墓前寄托哀思,与以往不同,她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幅丈夫的瓷板画像,段桂秀缓步来到王金长烈士墓前,默哀、鞠躬、献花,趴在墓前失声痛哭,“金长哥哥,我来看你了,90年了,有共产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又让我见到了你的模样!”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1932年秋天,段桂秀与王金长新婚不久,王金长就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段桂秀守着王金长“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的承诺,与婆婆及年幼的小叔子相依为命,在家中等待。没想到,21年后,她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张烈士证明书,烈士证明书上写着,在福建省作战牺牲。段桂秀的养子王地长告诉笔者,“收到烈士证书后,我母亲哭了几天几夜。后来一直有人劝她改嫁,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祖母过世后,老宅只剩下她一个人,她也不离开,她总说,万一金长哥哥又回来了呢?”
段桂秀最终没有等到她的金长哥哥,但等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段桂秀所在的家乡车溪乡坝脑村,地处梅江河畔,是历史文化名村。乘车顺着宽阔笔直的柏油路面,驶入坝脑村,只见蓝天白云之下,一栋栋新建的白墙黛瓦客家小康楼整齐划一排列,村前是数百亩高标准蔬菜大棚,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在段桂秀家里,好客的她拉着记者介绍:现在,每个月能领到2822元抚恤金,医疗费用由政府全包。逢年过节,各级领导还会上门慰问。2016年,被政府列为土坯房改造对象,一次性补助4万元。建房时,时任乡武装部部长的袁小辉带着民兵义务帮工。新房总共4层,每层建筑面积有120平方米,厨房、卫生间分区合理,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尽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段桂秀对金长哥哥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无数次与他在梦中相见,梦醒时分都是一场空,泪水沾湿了枕巾。“去年,我陪着段奶奶去了一次北京,她替她的金长哥哥感受到了祖国的盛世荣光。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她面对纪念碑默默伫立,仰望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眼里噙满泪水,那一刻,她又想起了她的金长哥哥,久久不愿离去。”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编辑研究科科长管冬梅介绍,为了满足段奶奶去看她金长哥哥的心愿,近年来,她和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先后6次陪同段奶奶去到县里的烈士纪念园,每次看到纪念园的红军雕像,她就会说,“我的金长哥哥就像他们一样,很高大,很威武。”
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小文接过话茬,告诉记者,“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带着工作人员走访慰问段奶奶,在跟她聊天的过程中,发现段奶奶反复提起她的金长哥哥,她守望一生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当时,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请人制作一张王金长烈士的画像,让段奶奶重新见到她的金长哥哥。”
为了帮助段桂秀实现与她金长哥哥“相见”的心愿,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四处打听,最终联系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据了解,南昌瓷板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瓷板画可以传承千年,永久保存。已经有22年从业经历的著名画家喻荣华受领任务后,创作激情立刻被段奶奶90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给点燃了,他心想,“瓷板画可以传承千年,永久保存,这正代表着我们烈士的精神可以永恒。”但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没有老照片,仅仅凭后人回忆、描述来作画,谈何容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还原王金长烈士的音容笑貌,喻荣华先后两次不远千里专程来到段奶奶家,认真仔细倾听段奶奶的回忆、描述。又在车溪乡派出所查到了王金长弟弟王承连户籍资料中的老照片,根据王承连的像貌,再根据王金长烈士家族人的长相,结合那个时代的特征,首先创作了一幅王金长烈士的素描画,送给段奶奶看看。段奶奶一看到王金长的素描画,两眼放光,激动得眼圈通红,连声对喻荣华说,“金长哥哥就像这样,太像了,谢谢您!辛苦您了!”过后,喻荣华又对素描画做了一些微调,才创作出这幅珍贵的瓷板画。
喻荣华动情地告诉记者,“90年,这应该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忠贞最伟大的婚姻爱情吧!我能为红军烈士作画,感到非常光荣,能帮助段奶奶实现这一心愿,并得到段奶奶的认可,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觉得很值得。”随后,郭小文局长和喻荣华画家还专程来到段奶奶家,将王金长烈士的瓷板画像送给了段奶奶。段奶奶接过画像,激动得抚摸着她金长哥哥的画像,泪流满面,“金长哥哎,今后,我就可以日日看你了!”
郭小文局长告诉记者,“ 段奶奶守望一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国人,她的心愿,我们帮助她实现了,我们感到无比欣慰。我们于都有16356名红军烈士,我们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职能部门,今后一定会更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烈士褒扬工作,传承好烈士的精神,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烈士,不忘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