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张锳对招堤的第二次文化植入,“颜曰省耕亭”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993617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兴义知府张锳主持加固安龙招堤。《兴义府志·兴义府陂塘·招公堤》谓曰:“又筑高五尺”。五年后的咸丰四年(1854),张锳又对招堤进行了一次文化提升。这个项目显然比当初筑高堤坝要小得多,就是营造一座亭子。也是张锳继“半山亭”之后,对招堤的第二次文化植入。“颜曰(命名)省耕亭”,意为古代帝王视察春耕。“招公堤”有云:“堤侧多古柳。堤左,近水遥山,皆有西湖风景。荷池广数亩,花开,十里荷香。堤右,一片平波,远见城郭,水浅处为水田。稻花香时,堤上微行,不啻(chì)羲皇上人也。”羲皇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但“羲皇上人”来源于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意思是在招堤上散步,无忧无虑,与古代悠闲生活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故“省耕”这个名字,与皇帝无关,而是知府大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兴义府志·兴义府陂塘·招公堤》

由于府志就是张锳自己担任总纂,所以招堤省耕亭的对联记载非常详细。张锳自题联:“客亦知夫水月乎,即此悟天星(心)人性;翁之乐者山林也,倩同参鸟语花香”。对联出自方岳《水月园送王侍郎》的“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其实南宋方岳的这两句也有渊源,出自北宋苏东坡《赤壁赋》的“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以及化用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张锳表达的意思是,水与月像江水流逝,但是否真的滚滚逝去,要问内心,就像王阳明说的“心即理”,人心即天心。今天,没有必要想太多,让我这个知府大人单纯快乐的,就是招堤秀美的风光,众人和我“同参鸟语花香”就好。已过花甲之年的张锳,表达了内心追求田园宁静、归隐自然的一种情绪,与“省耕亭”的意思一脉相通。

招堤堤尽头的建筑群 胡云江摄

“教授张元弼”集句联,云:“且为醉客兼吟客;四顾山光接水光”。兴义府教授位阶七品,相当于今天的州教育局长。上联出自身唐代郑谷的《寄献狄右丞》,诗云:“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下联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诗云:“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张元弼是府志分辑编纂,集这副对联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表述武昌南楼“十里芰荷香”和安龙招堤的景色如出一辙。如此美景,只要有酒有诗就行,颇有点“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的自嘲。

“华亭朱逢甲”的对联最简单,最直白,云:“水色涵山色,荷香杂稻香”。朱逢甲是道光年间生员,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时府志两位协修之一。这副对联颇有“堤左近水,堤右为田”的写实,简单明了展现了安龙的传统农业特色,今天看来,也不乏为一句时髦的广告词。因为在历史上,安龙的水稻产量尽管赶不上兴义的万峰林,但口感在黔西南地区一直是翘楚,自古就有“皇城贡米”的美誉。

“郡人张万春”写了一副长联:“课士劝农,溯南岑敷教渊源,好从花柳池台,悟时行物生之妙;耕云钓月,想西湖畅游乐趣,还向桑麻场圃,安出作入息之常。”所谓“郡人”,就是县民,指安龙当地人。张万春是嘉庆年间的贡生,写过《继述录》《分韵俪对》《寿山诗稿》等,这副对联与朱逢甲的对联相似,也有“农旅结合”的味道。即赏景畅游,不忘教化桑农。花柳池台上,看四季运行,百物生长。谷场菜园中,体会自然农耕的出作入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安龙士大夫阶层,“岑南”通常被作为安龙的雅号,但对联中写为“南岑”,是印刷出版的错误还是张万春笔误,不得而知。

府志编撰采访组共三人在省耕亭题联,张国华就是其中之一。和他父亲张万春一样,张国华写了一副长联:“乾坤一草亭,日往月来,观大化流行,酿成山水清音,风云变态;天地皆逆旅,渔歌樵唱,觉生机勃发,领取鸢鱼活相,花柳精神。”张国华(1808-1871),字蔚斋,道光年间副贡生,善诗文,著作很多,府志成书之前,就著有《春秋试律》《易源约编》《贵州竹枝词》《蔚斋诗钞》《咏物诗》《咏雪诗》《诵诗多识录》《读诗求问录》等,他曾是张锳之子张之洞六岁时的授业老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张国华相当广阔的宇宙观,既有对日往月来、渔歌樵唱等天人合一画面的感悟,也有山水清音、鸢鱼活相的悠然自得,还有观大化流行、觉生机勃发的积极心态,总体展现俯瞰乾坤草亭、天地逆旅的一种人生境界。就笔者个人而言,觉得是省耕亭对联中最好的一副。

其二,安龙书香世家邢士蒸撰联:“前招公,后张公,乃武乃文,挽沧海狂澜,并作中流砥柱;仿白堤,肖苏堤,好山好水,缅遗风高咏,翛(xiāo)然上界神仙”。邢士蒸是嘉庆年间生员,前文我们说过,曾主持修缮招堤文昌阁。此联就是把招国遴、张锳建招堤,比拟苏东坡、白居易建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今镌刻在招堤景区入口处新建的牌坊上。

第三个张有垣是道光年间生员,撰联:“何处新腔,听来歧麥连声颂;此间小憩,悟到甘棠勿拜时。”联中典故来源《诗经》,晦涩难懂,大致意思是,不知道该使用什么新的辞藻来表达当今的“歧麥”,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有在这里稍作休息,欣赏一下风景,才能体会到知府大人栽柳种荷的良苦用心,不仅美化招堤,还保护了风水。所谓“甘棠勿拜”,就是没有破坏风水。说到培植风水,当时招堤旁边栽种荷花的水塘,由咸丰三年(1853)张国华等人修筑,取名培风塘,欲“以培文风”。张锳为了“形如偃月”的这一池湖水,能够“绿波蓄聚”,“媲美招堤”,还专门行文立碑,曰:“禁决塘水示”,严惩“黑夜私开”的放水者。

培风塘俯瞰 胡云江摄.jpg

清咸丰四年(1854)修建的省耕亭,从题联人员情况看,更像《兴义府志》即将完成编纂的“庆功会”。具体建在招堤哪里,府志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半山亭”在堤尽头的山上,则有明确说明。关于材质,可能是木头,因为如果是石材,今天总会留下一些遗迹或遗存。就形制而言,明确为“筑屋三楹”,可以理解为“面阔三间”。根据最普通的设计,这样的亭子前后共需要八根檐柱。按照抱柱楹联惯例,每根柱子挂半联,这样八根檐柱只能挂四副对联,那张锳当年是如何合理地将总共七副对联放置在省耕亭中呢?民国元年安龙军政的一把手刘显潜和聂树楷,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58年后,两位联手在招堤建了一座“一览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培风塘如今已经植满荷花 图片来源:黔西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编辑

张僡

责编

陆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