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贵州重点发展的辣椒、茶叶、食用菌、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科研项目形式,由贵州省农科院产业专家牵头,联合各市州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就产业相关问题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贵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自2020年1月成立以来,集中优势兵力与优化布局,解决农业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与共性技术难题、区域性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辣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聚焦辣椒产业生产劳动力高、加工链技术配套不足的问题,在播州、绥阳、新蒲建立示范基地400亩,使用多功能穴盘点播机、自走式覆膜机、自走式起垄机、履带式全液压辣椒收获机等集成示范辣椒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产业发展节本增效。每亩减少劳动力投入8个,按照每工80元计算,每亩可节省劳动力投入640元,400亩共节省25.6万元;每亩辣椒产值达到4000元,400亩累计产值160万元。
针对贵州石漠化片区茶产业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缺乏,茶园管理差,产量产值较低,茶叶标准化低于贵州省平均水平的问题,联盟开展了“贵州滇桂黔石漠化区茶叶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完善贵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茶叶标准化体系,建立了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核心示范面积1850亩,辐射带动都匀、安顺、六枝特区茶叶面积12万亩。完善后标准使用企业达229家,其中黔南州标准使用企业由2015年的80家增加至如今的154家。截至2020年10月,黔南州茶叶产量4.5万吨,产值73.82亿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23%。使用标准后,企业产量、产值均增加10%以上,为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蔬菜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之一,联盟结合贵州实际,启动“贵州高海拔坝区蔬菜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聚焦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问题,建立示范基地3150亩,将一年两季蔬菜改为一年三季高效种植模式,创新推广应用“三白”(白菜、白萝卜、莲花白)与百合科的分葱、菊科的莴笋、茄科的茄子和辣椒、豆科的荷兰豆等高效轮作模式3套,制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4套。示范基地年平均亩产值2万元以上,每亩新增一季“三白”蔬菜产值3500元,总产值6300万元,累计新增产值1102.5万元,带动贫困农户127户、509人脱贫。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联盟启动“贵州省食用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攻关,开展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省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对接,与省内9个地州市的24家有条件的食用菌企业合作对接,基本形成了以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贵州大学、省外相关科研单位及贵阳市农业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食用菌母种供保基地,以及贵州省重点区域相关企业为主的食用菌栽培种供保基地,确保了贵州全省食用菌菌种的供应保障。
此外,贵州省各地农业科研院所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选取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渔业、精品水果等产业,在各市州共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1个,示范面积600余亩,引进示范各类新品种85个,示范苗木定植成活率技术、早结丰产矮化树冠培养技术、肥水管理技术、花果管理技术、蔬菜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新技术6项,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户2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