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仁怀市茅坝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不同于以往山地运输的“肩挑背扛”,如今,无人机穿梭在山林与田垄间,成了助农采收、生态管护的“新帮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无人机巡林。
走进茅坝镇的官院村,以往农户们背着背篓在陡坡上艰难运输的场景已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腾空而起,稳稳装载着刚采收的高粱,沿着规划好的航线飞向农户家中。这一变化,让常年种植高粱的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山坡地上的高粱,车上不去全靠人来背回家,坡又陡、路难走,一亩地的高粱要折腾大半天,现在用无人机,百把块钱几分钟就把一亩地的高粱送到家了。”仁怀市茅坝镇官院村村民赵付奇说。
无人机运输高粱。
无人机不仅帮农户解决了运输难题,还成了不少人创业增收的“利器”。今年秋收季,多台运输型无人机在茅坝、龙井等乡镇投入作业,高效的运输能力既服务了农户,也让操作手获得了可观收益。“目前我们团队共有3台无人机在茅坝、龙井等乡镇投入作业,每台每日运输量约10吨,单日收入约2000元,帮助农户降低了40%以上的运输成本,无人机运输不受地形限制,可精准规划航线,单趟运输量达75公斤,运输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无人机操作手曾小亿说。
无人机操作手曾小亿正在检查无人机。
除了助力农业生产,无人机在生态管护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茅坝镇林业站将无人机应用于日常林地巡查,以往需要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耗时耗力才能完成的巡查任务,如今通过无人机航拍就能高效完成,大幅提升了林地保护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我们林业站有4台无人机,用于日常的巡护巡查,无人机的巡护巡查,让我们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林地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大大地提升了我们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仁怀市茅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翔说。
林业站的4台无人机
从农业运输到生态管护,从灾害监测到安全巡查,茅坝镇的低空经济已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多个领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山地地区发展的痛点难点,更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低空经济是我镇立足山地实际,推动科技助农管控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在高粱运输、水稻管护、林地巡查、地灾监测、禁种铲毒等领域发挥实效,既解决了农户山地运输难的问题,又提升了农业管护、安全巡查的效率与精准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完善配套保障,让低空经济更好赋能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仁怀市茅坝镇副镇长舒湛说。(文/图 涂顺菊、蒲鑫鑫、任倩)
一审:胥慧敏
二审:钱 芳
三审:贺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