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贵州省文化馆主办的“文化会客厅”系列主题活动第三期成功举办。活动以“专家主题讨论+非遗文创市集”的形式,以“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在贵州省文化馆展开深度交流讨论。当天,非遗文创市集也在贵州省文化馆门口同步亮相。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谢彬如表示,我们希望让传统文化彰显出更大的活力,在新发展当中形成新的传统、新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
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朱伟华表示,贵州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当下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非遗+旅游”二者同时具有一种“活态性”,极易结合、延伸为一种产品业态。活态传承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很多非遗项目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借助商业的力量流传至今。
场外非遗文创市集以贵州非遗为主线,将现代文化创意、时尚元素融入其中,精选以苗绣、苗银、蜡染、剪纸、傩戏、牙周陶等相关贵州非遗元素进行创新创意的文创品牌进行现场展示,突出创意赋能、互动体验、非遗再造等特点,并结合动漫、国风等时尚潮流元素,呈现了一场沉浸式、零距离的贵州非遗文创潮玩体验嘉年华。
在市集现场,有以贵州茶制作技艺为代表的木兮茶院,市民朋友闻茶香而来,细品名茶,欣赏茶道表演,体会贵州深厚的茶文化韵味。“我们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首先要先了解民族的发展史、文化图腾及文化符号。”民间艺术硕士毕业的设计师周四维用民族文化创立了IP“谷妖”,并延展出插画、动画、IP周边延伸产品,用鲜活的形象、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遗。
“每年都有大量旧衣服被扔掉,这个公益项目可以将人们不需要的旧衣物进行回收,发挥创意,利用一些非遗技艺做成大家更喜欢的成品,一方面既普及了环保理念,也带动了非遗的传承”,市集一角,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由美再生”公益项目负责人向路过的观众介绍他们的产品,展位上各种用废旧衣物加以拼布、刺绣等技艺制作而成的玩偶、抱枕、挂画、手提包让人爱不释手。
据了解,活动当天贵州大学、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相关专业老师、学生到现场交流,学习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活动,促进非遗工作与校园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贵州省文化馆党委副书记、馆长龙仕勇表示,非遗资源是文化馆开展以文化人的重要文化资源,今后省文化馆要进一步立足文旅融合大背景,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相关工作实践中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