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旮旮角角贵州史丨五年上十二道条议的知县

动静原创撰文:周胜
1670504520

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乱,至康熙二十年(1681)其孙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历时八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杨玉柱出任湄潭知县。这时的湄潭县,正是连年战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元气大伤,民生凋敝:“丁男死徙,妇子流离,弃其庐舍,荒其田亩。在伪时,元气已损,恭逢大兵恢复,逆贼败溃,反戈杀掠,男妇逃亡,更甚于前。”清军平叛,溃兵杀掠,大军强征,各种夫役、征赋,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百姓逃亡,更比乱时凄惨。

杨玉柱,字石臣,监生。陕西巩昌府阶州人 (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清康熙年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巩昌府当时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并为治所。后阶州划入甘肃省。

杨玉柱到任后,目睹种种惨状,只有将实情一一向上申告。

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孟冬条议一》 中,杨玉柱说,湄潭县“先年全熟者十无一二,总缘土瘠民稀,生聚者少,而开垦者鲜”。大军平定了吴三桂之乱,“恢复之后,加以召买,继以夫役,各项军供,数倍正赋,”所谓“召买”,起初是商人应征向官府卖物,逐渐演变成固定化的徭役。再加上上年瘟疫流行,死亡和逃亡不少,而纳粮摊差仍照康熙十一年开征,有的官吏“急于考成,督责惟严,”百姓无法缴纳,只好逃亡。湄潭县就逃亡四百五十五户,全县熟粮田四万来亩,就丢荒了六千多亩。

同年,杨玉柱又上《壬戍孟冬条议二》说:“滇黔二省不产方物,所用百货藉资四方,”“羊肠鸟道,丛山险阻,一切客商货物,雇夫担运,悉属肩挑背负者”,善挑者不过八十斤,“商民以肩挑背负之微货,离乡背井,奔波万里者,不过营蝇头之利,以赡养父母妻子”,而“入黔以来,重重关税”,沿途大小关卡收税,有一关分为两处收税,甚至有一关分作三处收税,再加上贪官污吏敲诈勒索,到了目的地,“计之不惟无利,而欲求以足本回家万万不能”,把货卖了,不仅没有利润,有时想能赚回本钱回家都万万不能。杨玉柱呈请并作一处收税,或裁上水杂货税而收下水山货税,或收上水杂货税而裁下水山货税,让商民“稍甦一二分之苦”。

他在《请裁协夫以苏民困》条议中说,内地偏僻州县经年累月没有一差经过,夫役闲空,于是裁撤夫马,将工料银两协济地处交通要道的州县,但没有叫偏僻州县的老百姓自带干粮到几百里以外去担任夫役。贵州本来没有设夫马银两的州县,凭空起派协夫到外县去服役,和内地偏僻州县比较,真是天壤之别。一家人只要派出一名协夫,则春失耕、夏失种、秋失收,妻饥子寒。在指派协夫中,送礼行贿,“吏弊丛生”。杨玉柱直言不讳地说“昔为冲途之苦,今为僻邑之害”,正如前任总督甘文焜所说“协夫为黔民之大害也。”

二十二年(1683)杨玉柱上《癸亥孟春条议一》说,全省田赋合计不及内地一大县。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吴三桂乱,云南解送逆属进京家口二万四千有余,由贵州经过。每站用夫三百名,二十站需六千名。要两年时间才能过完,每年需夫七万二千名,价银三十万两,数倍于正赋,贵州根本负担不起。杨玉柱直言:“大军凯旋,运送宝珠,杠抬逆属、饷鞘、军装,络绎若织,千里相望,民不息肩,日无宁晷。可怜兵燹蹂躏之余遗,惊魂未定,枕席未安,连年以来,百折千磨,皮穿肉绽,血竭髓枯已久。希望地广人稠之大省,分涓埃之惠,”救济一下贵州,以解民之倒悬。

在《癸亥孟春条议二》中又说,湄潭自战乱之后,“一应册籍焚毁无遗”,征收钱粮找不到依据,上官就将康熙十一年征收额作为标准,造成“里甲赔累日深,逃亡日甚”。杨玉柱认为必须逐里逐户进行清查,“造具实征文册”,因工作量较大,希望由上司安排执行。

同年秋上《癸亥孟秋条议》 说,上面催征各项钱粮,全靠里长甲长奔走办理,问题出在“自纳户”,大都是官吏士绅,土棍恶霸。平时抗粮抗差,逃亡绝户的钱粮由官民代赔,而自纳户不用赔,于是“人人效尤,经年累岁,由少至多,分甲自纳户不可胜矣。”想方设法变成“自纳户”,有的里甲就将亲戚族党包入自纳户,借此获利。这种情况已经形成痼疾,县太爷都“任呼不灵”。

接着又上《癸亥仲秋条议》说康熙十九年平定遵义马逆,满汉大军屯集湄潭,“在太平之日,小民尚且难堪,何况此军需浩繁,血枯髓竭之时乎”,两年之间,因不堪赔累,换了五任县官。恳请予以减免田赋。紧接着又上《癸亥孟冬条议》反映湄潭旧额协帮平越府协夫30名,后来加至120名,不光是县里承担不了这笔费用,老百姓也忍受不了应役之累,希望仍按旧额协帮。

二十三年(1684)春季上《甲子孟春条议》说湄潭境内多其他屯卫插花地,“种种积弊,互相掣肘”。希望划清边界,各负其责。 秋季上《甲子孟秋条议》涉及按赋均摊造册详报事。并建议“改土归流”。二十四年(1685)《乙丑孟冬条议》亦是要求减免田赋钱粮事。二十五年(1686)《丙寅仲冬条议》要求将远调平越的饷粮就近供应附近营汛。并建议将思南、石阡等地少数民族并不多的属司“改县设流”;还建议贵阳城内的贵州卫、贵州前卫和新贵县予以归并。这些建议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不过巡抚慕天颜并未怪罪,还批示布政使司予以研究。

    杨玉柱任职湄潭五年,共上了十二道条议。这些条议呈上后,因为所说均为实情,所以还是起了作用。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三年任贵州巡抚的杨雍建,有“清朝第一谏官”之美誉,曾有“一日上九疏”的纪录。其在贵州任上上的奏疏,共计四百五十一道,也反映了贵州战乱后的真实情况,“但见荒城废庐, 绝无人迹。”“间有至城市者,类皆鸠形鹄面,惟采蕨茹蒿以延朝夕”。于是康熙二十二年恩准免征秋冬钱粮;二十三年免征春夏钱粮; 二十四年裁免协夫;二十五年冬免征未完各项钱粮;二十六年各项钱粮尽行蠲免。

杨玉柱从小就“心怀慕道,志切山水,常逍遥于千里之外,颇闻地理之说”,一到任就对湄潭的风水作了分析,觉得“四面之山不就本位,去来之水,率多不情”,这样就造成“守土者解绶为福,士风之不驯,民俗之未善”,而且杨玉柱“举家染疟”,所以认为要创改县城的向山,尤其是前任不应把县衙改为公馆,公馆改为县衙,使得六十多年来“官多不利,士多不驯”,于是杨玉柱自己花钱又改了回来,“堂构将成”,正好有康熙谕旨减征两年钱粮;“大门成”,又奉旨豁免协夫,杨玉柱更加对地理向背之说深信不疑,在赋诗中说:“八十余年别向山,官民何事解愁颜”。

杨玉柱在施政中,尽力革除积弊陋习,减轻百姓负担,他认为稍减小民一分,小民得受一分之惠。发告示称,“县属各衙门纸扎油蜡料壳等项,俱系本县官衙发价现买备用,从前管单陋规遵照本县示谕概行除革”。又裁革“本县一切值日陋规”。同时建义仓和常平仓各三间,赈灾济民。二十三年(1684)奉旨修一统志,补修县志,杨玉柱广罗文人士子“竭心殚虑、详其风土、悉其原委、汇为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志付印,由贵州学政毕忠吉撰序。在《湄潭县志》中记载:“平灵台,县北四十里,在马蝗箐。悬崖四面,攀陡甚难。上皆茂林,其竹可以为纸,谓平灵纸。顶上方广十里,茶树千丛,清泉醇秀”,真实记载了湄潭早有野生茶树群的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免征谕旨屡颁,民困稍苏,杨玉柱重修“乳液融结,鬼斧神斤”的清虚洞,砌石桥,塑观音像,遂成湄潭一景。1943年10月,竺可桢日记载:“偕胡建人、王季梁至郑晓沧处。遇清华中学新来教员索天章,一起前往观音洞,即以前之清虚洞。乾隆年间杨玉柱县长发现此洞,历经多次整修,方有今日之规模”。

杨玉柱还邀请湄潭士绅,在湄水桥一带欣赏花灯,同行吟诗中有“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诗句,亦可见湄潭的茶叶生产由来已久。

此后,据《阶州直隶州续志》载:“杨玉柱 荐授湖广黄州府同知”。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