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开学了吗?
开学季丨那些年的开学“大三件”
从铁饭盒到手机,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都会戴一块表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当时的年轻人流行用磁带听音乐、学习
BP机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行李箱也从笨拙的木箱演变成了带轮子的拉杆箱
开学季丨我们想说
【小央微评】老问题不应成为新困扰
今天,新学期正式开始!学生又将迎来充实的学期,家长、老师、学校又将迎来忙碌的时光。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但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教育观念也仍是仁者见仁。唯分数论的升学观还严重吗,学区房背后的整体焦虑是否降温,家庭作业的家校权责该如何厘清?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