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安心,这是移民安置工作的第一步。而在政府的提前规划之下,搬迁移民的“就业、就医、就学”的“三就”问题,需要工作组逐一对接落实,牟长高和工作组更忙了。
“安得下来,融得进去,和谐发展”,这是牟长高心中的目标。如何让搬迁群众“有班上,有钱挣”,他带领工作组的同事想办法,出点子,给老百姓做宣传,带着大伙到工厂去参观,积极和当地企业沟通协调,提供工作岗位。
从德江搬迁来到这里的杨胜芹,在工作组登记求职之后,第二天就获得了工作岗位。现在她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丈夫的收入,小俩口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有7000多元。
杨胜芹告诉动静记者:“搬到这里来好多了,出门很方便,如果要去县城有公交车坐,出门也没有那么多坑坑洼洼的路,全是水泥路。晚上路灯很亮,不会是黑漆漆的一片。”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牟长高和他的同事们有三件标配。
第一件就是螺丝刀和扳手。为什么要带这两样工具呢?牟长高介绍:“老百姓经常都给我们反映,包括灯泡不亮了,麻烦你来给我们换一下,然后水龙头漏水了,麻烦你来给我们处理一下,给干部配一把起子和一把扳手。如果简单的,我们的干部自己带起工具给他处理。”
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拿起的是一份责任,带给百姓的是一份安心。
第二件是一本工作日志。这里面记录了搬迁群众反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结果。9月2日,星期一,郭兴桥反映家庭困难,身无分文,因2019年6月拆除旧房时造成骨折,不能劳动,要求解决米、油维持生活。回复:支委书记已同意解决。9月3日,星期二。到德龙小学了解开学工作情况,经走看,课桌已配送到位,多媒体教室已安装,水、电孩子完善,开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年的时间,这样的工作日志,牟长高写了满满的20多本,每一个字都是他对工作的细致追求,每一页都是百姓对他满满地信任。
第三件套是表册。上面记录的是搬迁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特困家庭情况、反映的特殊问题等等。像这样的表册牟长高还有十几张,涵盖了搬迁户生活、就业、医疗等各个方面,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的情况都装在了他的心里。
牟长高只有一个念头,要让搬迁到这里的老百姓都能够脱贫致富。他说:“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首先搬迁就是一个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然后我们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让另外一股大水能够养活我们。”
牟长高,移民搬迁,你愿做群众的保姆;服务百姓,你要做大伙的亲人;新房敞亮了,群众们的心更宽了。这就是“决战2019”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中,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