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中国人在饭和菜的问题上非常界限分明,饭是饭,菜是菜,绝不混淆。
曹雨《中国食辣史》说,中国人传统上“由于大量的食用主食,缺少副食,调味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饮食组成部分,因此中国饮食中素来有酸菜、豆腐乳、辣椒酱之类的重味调味食品作为副食的传统。……而采用重味道的调味副食来佐餐,也就是汉语中常说的‘下饭’,是一种廉价而实际的大量进食主食的办法。中国饮食中用以‘下饭’的调味副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即酸味、咸味和辣味,且可以相互搭配”。
对于典型的贵州人来说,下饭菜的选择堪称丰富多样,辣椒制品大概是其中翘楚。前不久去湖南出差,朋友来接,谈到贵州的辣椒,他居然颇为熟悉,尤其对阴辣椒和瓤辣椒情有独钟,谓其油炸炒制上桌,看似吓煞人,真动筷子才发现别有风味。
解释一下,阴辣椒要选择相对辣度较低的小青椒,清洗后开水稍烫,至变色捞出,曝晒至干即得。吃时下油锅炸到颜色黑红,略下盐,便可装盘,口感酥脆,细嚼之下,还微微有些焦香,佐酒下饭皆宜。
而瓤辣椒的制作则要复杂些,要用大个的红辣椒,洗净后去蒂、去籽,糯米面混合粘米面,加盐和花椒面拌匀,从开口处填入辣椒里,放入密封的罐子之类的容器里,腌制一二十天,待其发酵。吃时小火两面煎制后加调料炒食,酸中带辣,口感多层,叫人惊讶于普罗大众的创造力。
这位朋友确有眼光,他还说贵州的糟辣椒跟湖南的泡椒接近,也完全准确。酸辣之物,之所以流行广泛,深受欢迎,与其“下饭”的功能不无关系。
一般贵州家庭制作泡菜,有一味必不可少,就是酸豇豆。
豇豆上市,多在夏季,修长嫩绿,惹人食欲。小时候,家在县份上,不少人家自辟菜地,栽种豇豆者多见。新鲜豇豆采摘下来,随便加点辣椒、盐巴和葱蒜炒一炒,便清香四溢,齿舌回甘。
我妈喜欢拿豇豆红烧来吃,别家似未见,可能是外婆从宁波老家带来的做法。整个过程跟红烧肉的烹饪相近,不过生姜可去掉,酱油、老抽、白糖必不可少,收汁后盛在大碗里,豇豆烂熟入味,夏天里实在是非常送饭的一道美味。不过,在我记忆里,红烧似乎选择紫豇豆更佳,品种稍异,皆为同类。
但对于更多的贵州人而言,豇豆的最终归属还是放进酸菜坛子来得理所当然。至于腌制的时间,三五天到七八天,乃至半个月,随各家而不同,总之泡得越久便越酸就是了。能吃酸的孩子,甚至直接拿来当零食。记得中学时去同学家玩,他妈妈居然打开泡菜坛子,拈出一盘酸豇豆请我们品尝,盖子刚揭开,满屋子都是酸爽之气,落笔写到,似乎至今还在鼻端盘旋,久久弥漫。推辞不过,伸出两根指头,小心翼翼地拈起一根来,送进嘴里,嚼来嘎吱作响,仿佛是豇豆发出的呻吟,那声音也好像犹在耳边。
家常下饭菜,酸豇豆肉末必须有姓名,切为小段,与筒筒辣椒、葱蒜、肉末一起大火快炒,大勺舀起来,拌在饭里吃,也是盛夏闷热时节开胃的极品。
酸豇豆肉末
不过,鄙人的最爱,还不是这些,独独钟情于干豇豆。顾名思义,豇豆晒干,即为干豇豆,温水发开,切段,同样与筒筒辣椒、葱蒜、肉末一起炒制,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种味道,韧劲十足,其香气变得含蓄难辨,须久嚼方才涌上来。干豇豆还可煲汤或者烧红烧肉,久煮则韧度下降,身材也稍微恢复了一点丰腴,对于年近半百的中年男士,毫无疑问,这属于更有经历的味道,有了厚度,更耐咀嚼,也更有回味。
干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