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前不久整理冰箱,发现一大块猪肉,肥瘦相间——半边肥的,半边瘦的。解冻之后,将肥的部分撇将下来,足足三指四指厚,肉质倒还不错,是春节前朋友九角在农村专门杀的一头年猪,据说喂到三百多斤,膘肥体壮,光看这层肥肉,便知不假。若非养尊处优、多食多睡,不能到此境界。
稍微思忖下,便决定了用途,即熬油。
虽说久未操作,并未生疏,洗净上案板,切做指头大小,有一点很重要,下锅时,记得加一小碗水,这样便不会糊锅。不能急,小火慢慢来,眼见着油一点点熬出来,肥肉块渐渐变小变黄变脆,关火,沥出油来,待其冷却放冰箱,剩下的油渣可不能浪费,而做法也无比简单。
早就想好了,备了干豆豉,将就锅底的油,爆香蒜片和筒筒辣椒,加入油渣和干豆豉同炒,略撒盐甚至不撒盐都可,最后加入葱段、蒜苗,趁热下白饭吃,真心香。
年过四旬,说实话,要警惕成为油腻中年,所以一般饮食上尽量少油少盐,但猪油一味,却长期不会缺少,贵阳人清楚,早上煮粉煮面,挑一筷子进去,味道大不同。
小时候,放学回家,妈妈还没来得及炒菜,肚子却等不得,有时便盛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加一小勺子猪油,再浇上酱油,撒几粒葱花,三口两口刨下去垫一垫。这是很多同龄人共有的经历,长大后没有尝试过,倒不是没有机会,是不想破坏美好的记忆。
我爱看香港蔡澜的专栏,他也热爱猪油。据说有记者采访问他,你觉得最无聊的一条建议是什么,答曰:“不吃猪油。”
未知真假,倒是读他的美食文章,其中确有记载,切实不虚。
蔡澜先生在《猪油才是王道》一文中写到:“对于猪油的热爱,和许多老一辈的人一样,来自小时候吃的那碗猪油捞饭,在穷困的年代中,那碗东西是我们的山珍海味,后来养在生活环境好的孩子不懂,夏虫语冰。在繁荣稳定的社会中,猪油已被视为剧毒,它是众病根源,活生生的胆固醇,一碰即死。也许是肥胖的猪给的印象吧?猪油真是没那么坏,相信我,我吃到现在已七十年,一点毛病也没有。你坚持吃健康的植物油?我也不反对,我只是说植物油不香而已。”
没错,猪油的香味别致,无可取代,清炒蔬菜,点缀少许,被热气融化,鼻子里闻道淡淡的油香,一碟平平无奇的菜,立马提升品质。说实话,没这一点猪油,还不如白煮了或者干脆生吃,索性健康到底。
老友杜彦之,经营一个叫做“三里良食”的品牌,卖猪肉兼周边产品,疫情稍稍缓解,某日去他工作室聊天,告别时,掏出一小瓶子东西赠我。说是秘制,最宜佐面条吃。
第二天起床给女儿弄早餐,想起彦之兄的秘制,煮好手工宽面,捞进碗里,加完调料,打开瓶盖,挑出一筷子拌到面里。嗯嗯嗯,我得说,异香扑鼻,文字不好形容,但有事实摆在那里,我那个颇为挑嘴的闺女,最近一个多月,每周大约吃五到六次面条,每次都得加此一物,否则不吃。
说来并无秘密,猪油所制,加入红葱头和蒸过的干贝炸脆,几种香味混合,便成无上妙品。特地微信问了,目前正准备量产,成为了第一批“实验对象”。
不过不要紧,就算不会量产,配方已得,实在不行,我便自己动手,照样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