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她带领村民以种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小康村、蔬菜种植专业村。她就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当地村民们编了歌谣描述家乡的变化,原来是:“吃水靠人挑,照明靠煤油,赶集踩泥巴。”现在是:“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车到家门口,路灯亮起来。”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 余必丽
上世纪90年代,余必丽和家乡的姐妹坐火车去浙江温州打工。途中,她透过车窗看到大片的蔬菜大棚,很受触动。“家乡有大片的土地,为什么不在家种蔬菜,要出来打工呢?” 余必丽的心里萌生了回家种蔬菜的想法:给别人打工能挣多少钱?这么好的增收方式,等自己学好技术带回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该多好啊。余必丽学好技术,回到了鹧鸪园村。
2002年,余必丽当选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鹧鸪园村布依族、苗族人口占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村里既无资源优势,也无项目支撑。
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余必丽决定带着村民一起大面积种植蔬菜。“我们从来都是吃饭饱,不是吃菜饱。”在村民的眼里,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总比吃菜重要,更何况建大棚需要一大笔钱呢。
“村民不种我自己种,让村民见到收益再发动就容易了。”刚起步那年,余必丽贷款2万元建了6个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她家创收6万多元。
看到余必丽种蔬菜挣了钱,村民纷纷到她家的大棚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余必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把自家的大棚作为培训基地,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在她的示范带动下,鹧鸪园村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
余必丽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村民岑明春的妻子患病多年,两个孩子上学,他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余必丽帮助岑明春家建起蔬菜大棚。经过几年的发展,岑明春家盖起了新房。致富不忘乡亲的岑明春把村里的贫困户招进自己的大棚做工,带领乡亲们致富,成为村里的帮扶楷模。
“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蔬菜基地产量的增加,余必丽对接城里的学校、超市、企业,销售蔬菜。“不能让农产品烂在地里头,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而且要找对农产品收购对象。”余必丽说。村民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种植出来的蔬菜因为绿色优质备受市场欢迎,销路好、价格高,供不应求。
在余必丽的努力下,鹧鸪园村成立了蔬菜协会,将大家调动起来,进行科学领导、购种指导、培训辅导、销售引导。短短几年,鹧鸪园村的生产模式从个体经营转变为协会统筹,蔬菜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市场化、规范化的轨道。
“村干部自己要带头富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余必丽在实践中收获经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村“两委”成员要引导,但是不能主导,最好的方式就是村干部自己带头做,形成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让群众看到效益,心甘情愿去做。
余必丽经常深入到村民小组,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了解到村民们有的想种植辣椒,有的想种植果树,有的养鱼有条件,有的建厂有经验……余必丽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决定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结合村民的兴趣、资金、土地资源等情况,走“多点开花全力服务”的产业发展路径。余必丽帮助村民争取到银行贷款,扶持群众发展蔬菜、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
鹧鸪园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家庭稳定。余必丽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村民进一步致富的问题。
鹧鸪园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余必丽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开办了鹧鸪园山庄。每到节假日,到村里休闲放松的游客越来越多,山庄生意红火。她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整体规划,着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在鹧鸪园村种植大棚蔬菜、大棚花卉,种植葡萄、高钙苹果、核桃、五星枇杷等水果,让来鹧鸪园观光的游客都能看到花朵盛开,鲜果满园的景象。
余必丽与村里的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和回乡大学生座谈,听他们的想法,讲组织的需要,说村里的设想,鼓励他们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事业上来。在余必丽的影响下,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纷纷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余必丽带着村干部进行河堤改造、广场建设和民族文化展览馆的修建,让鹧鸪园村的生态环境更上一个台阶。她充分利用当地民族风俗提升乡风文明,发挥村民组长、寨老、驻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两委”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把鹧鸪园村打造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邻里互助心连心的和谐乡村。
余必丽带领村民修建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修建村小学教学楼,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鼓励妇女姐妹发展布依族绣品,发展指尖经济。如今,走在鹧鸪园村,路面平整、环境优美,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超市、电商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2019年底,鹧鸪园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今年受疫情影响,村里不少群众外出打工不成,收入减少。把我们急得不行。就业是第一民生。一户至少有一个人就业,才能持续发展。”余必丽联系了一家蔬菜企业、一家中药材企业和一家乡村民宿企业,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找到了工作,解决了收入问题。
辛勤耕耘结出硕果。余必丽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光荣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