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号,贵阳高新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在链·世界展厅举办了迎新及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该活动旨在做好迎接2020级50名清华大学新生工作,及进一步了解2019级30名学生在筑学习实践情况。据了解,该基地是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清华大学在贵阳高新区共同建设,基地自成立以来,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及要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活动现场,2019级学生代表正在给台下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这一年在贵阳学习与生活的收获与感悟。分享中,学生代表肯定了这种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贵阳模式”,这种模式,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结合,而“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更是撬动了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贵阳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深入合作。
清华大学2019级学生尹丛峰说:“刚开始,我们需要想办法和企业的项目结合到一块,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去和企业导师以及同事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收获很多的”。
清华大学2020级学生侯英妍说:“我很早以前就了解到这个项目,就我个人而言,去企业实践可能要比在学校实验室待着能学到更多东西,是一种更好的培养方式。我已经在贵州图智待了两天了,他们是做地理信息的,感觉他们的领导都很重视,也很关心我们。”
据了解,目前已有34名清华大学大数据导师有意愿参与贵州大数据产业项目,部分导师已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5%。清华大学大数据导师通过深度指导并参与高新区企业的大数据项目,为高新区企业啃下技术“硬骨头”,攻克关键难题、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问题,起到积极、显著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基地已培养第一批清华大学大数据相关学科研究生30名,目前第二批29名在读研究生在贵州相关大数据企业开展学习实践,第三批50名研究生已抵达基地。合作期内,预计将联合培养近200名清华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贵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局工作人员成菲菲告诉记者:“清华基地这个项目自2019年2月成立以来,通过借力清华大学的智力资源,解决区内大数据企业技术难题16个,关键技术难题6个,有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创新资源要素聚集,项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下一步,贵阳高新区将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贵州省大数据局,进一步推动基地的实践教学、后勤保障、科研合作等工作,努力将基地发展成为高新区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及要素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