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广大在校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难题,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积极推行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机制。目前,已建成全市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并接入学校2285个,有效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一、努力打造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聘请中国电信毕节分公司技术团队,按照“可监管、可识别、可搜寻、可抓拍、可感测、可远程、可预警”要求,定制化开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毕节食安”微信 小程序,以及供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市场监管部门人员使用的3款手机应用程序。平台和程序进行试运行后,充分征求市 县两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意见,对其功能作进 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监管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利用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实施学校食堂“互联 网+明厨亮灶”视频网格化布点建设。在实际建设中,每个学校只需部署1条下行100M上行20M的宽带网络即可满足应用需求。监管网格建成后,各学校只需上传本校食堂实时视频画面到接入平台的网络视频录像机,录像机就可对视频数据进行网络存储,供监管平台根据需要读取使用。依托监管平台,在市场监管局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分析和监管调度中心,并聘用座席人员6名,对接入平台的所有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实时进行可视化监督,对视频采集异常告警、公众投诉率及视频投诉调度等数据信息进行必要分析。 同时,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和县级市场监管部门管理人员通过“毕节食安”等手机应用程序,也可同步实现对学校食堂食品加工 过程的可视化、无死角监管。
二、汇聚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合力。以学校监管为主体,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平台作用,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宣传教育,引导其养成规范操作习惯,自觉强化食品生产过程管控。学校通过电脑管理端或手机APP,在监管平台上公示 食材采购及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等信息,上传每日菜谱、 食材溯源等情况,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接受监管部门推送的风险信息。同时,通过平台公开食堂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 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借助智能分析和监管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利用电子地图定位手段,实现视频数据快速查询定位,并通 过视频轮播大屏对各学校食品加工视频进行滚动轮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查看相关视频资料,进行远程监督指导,对异常视频进行截图、 录像,固定证据并提交监管报告,有效解决传统“现场指导(检 查)+查处”方式存在的监管力量不足、发现处理不及时、监管 成本高等问题,提高监管效能。截至目前,部门协同开展监管巡查1710次,针对食品安全存在风险点的学校,督促整改问题 220个。家长参与监管。学生家长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了 解学校食堂今日菜单、食材溯源、员工健康证明等信息,查看食堂后厨加工情况,对不规范操作、菜品质量等问题可进行投诉举报。通过智慧监管,打通家长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渠道,让学校食品制作“从幕后走到前台”,让家长了解每道菜“背 后的故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食品安全“连心桥”。截至目前,“毕节食安”微信小程序点击量13.73万次,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
三、发挥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用。及时发出预警。监管调度中心利 用智能AI算法,对学校食堂后厨烹饪、清洗消毒等重点区域、 重要环节实时视频进行智能分析识别,如发现厨房工作人员未佩戴厨师帽和口罩、未穿工作服、玩手机、吸烟等违规行为, 第一时间进行识别、抓拍和预警提醒。同时,对学校监管系统摄像头掉线、未处理台账等错误运行情况进行预警,形成预警信息,推送到学校端进行核实整改。截至目前,调度中心已累计向相关学校推送预警信息762条。实时处理投诉。依托“毕节食安”微信小程序的公众投诉举报功能,将群众投诉的 违规问题转至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由平台将投诉举报信息及时推送到学校端。学校端对投诉举报信息进行核实后实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至“毕节食安”微信小程序,供投诉人查看,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截至目前,调度中心接到投诉举报信息5条,已全部处理完毕。随时现场巡查。由调度中心对学校上传视频信息进行随机巡检,发现疑似不规范操作行为后,立即推送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部门和学校收到信息后,根据需要随时组织监管人员到学校食堂开展现场巡查,督促整改落实。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并列入监管黑名单,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规范操作。截至目前,已对1358所中小学校进行随机巡查检查,对经巡查核实和发现的161起学校食品安全隐患发出整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