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黄大发:生命是一枚不朽的勋章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24959960
积分商场

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的“当代愚公”黄大发是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之一。

直播截图

黄大发,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有着62年党龄的他被称作“当代愚公”。36年间,他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硬生生凿出了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做出巨大贡献。而这条由他带头开凿修建的“天渠”,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直播截图

作为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最边远的一类贫困村,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现播州区团结村),曾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子。村头一口望天水井,是村民们唯一的水源。“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当地流传的这首歌谣便是1995年前这个贫困山村的真实写照。

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水,村支书黄大发毅然决定开凿水渠。要想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水渠难度有多大?答案是需要跨越三个行政村、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为了在10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做测量,黄大发将绳索拴在腰上,在垂直的崖壁上做着标记。悬崖间惊险无比,一旦摔下去就可能丢掉性命,但黄大发却说,自己身为共产党员,既然下定决心做这件事,哪怕用尽生命也要凿出乡亲们吃水的渠。

“修不好,拿命往上盖,我第一道没有成功,那我修第二道!”历经两次失败,越挫越勇的黄大发,前后花了36年时间,带着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近10公里长的水渠。在黄大发的带领下,曾经“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草王坝穷窝窝,如今已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乡村旅馆、农家乐……找到致富诀窍的村民们口袋越来越鼓,笑容也更加甜蜜。

大山里的“老愚公”凭着一股执着的干劲儿带领乡亲们修起了一条“生命渠”,但关键时刻因病未能及时救治而离开人世的二女儿,却成了黄大发心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黔剧《天渠》剧照

2018年,以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黔剧《天渠》在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上首演便大获成功。在这部剧里的黄大发,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的不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他内心深处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向往。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不仅打动了观众,也让台下就座的黄大发激动流泪。“在那个时代,我们把‘天渠’修好了,我非常高兴。这个剧演得很好,我既自豪又心酸,我女儿走的那一段,不仅我在流泪,我看到观众们也都在流泪。”

今年5月31日,在听到自己入选“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名单时,黄大发曾这样说道:“我就想为家乡建设出点力,多做点贡献,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

如今,这位年近九旬的“当代愚公”,用一生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凿出一条“生命之渠”,走出一条致富之路。而他的故事,也正在一次次舞台演绎中,被更多人牢牢记住。

记者

陈杉杉

编辑

谢磊 曾璐

责编

刘燕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