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元旦,意味着公元2025年的新起始。而“元旦”这个说法,其实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创制,义同“元日”,都是指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指向我们所熟知的正月初一,正月正、春节。而中国古代的“元旦”除了“元日”的称呼,其实还有元正、元辰、元春、元朔、正旦、岁旦、岁首等等说法。我们于本文主要谈谈原并不为大家深知的“正朝(zhāo)”这一“元旦”的雅称。
来源:人民网
正朝作为“元旦”的诗例,最早见录于《艺文类聚》,该书载有两首《正朝诗》。其一署名魏晋时代刘和之妻王氏,诗曰:“稔冉冥机运,迅矣四节经。太族应玄律,青阳兆初正。”诗里的“稔冉”即荏染,诗说时光荏苒,四季变换,一年过往,新春又至。另一首署名东晋曹毗,曹毗是东晋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字辅佐,好文籍,善词赋。郡察孝廉,除郎中,蔡谟荐补著作佐郎,迁句章令,征拜太学博士。尝著《扬都赋》,迁尚书郎、历镇军从事中郎,出为下邳太守,累迁至光禄勋,有集十五卷。曹毗《正朝诗》诗云:“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佳袍忽已故,今载奄复初。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这也是一首赞美天气回暖,惠风和畅,“阳春布德泽”的诗篇。
唐人有两首写于正朝的小诗,抒写个人思虑,比较真切。张说《正朝摘梅》诗曰: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
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张说是一代名臣,为武则天晚期至唐玄宗早期间首要人物,文武兼资,明于政体,曾三拜宰相,辅弼文治,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位高望隆,推藉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湾、孙逖等皆蒙其奖掖。张说这首《正朝摘梅》诗当写于其早年,可谓“昔侍春诵,绸缪岁华”。张说原籍河东(今属山西),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是个北方人,乍到数九寒天却仍十分温暖的蜀地来,惊叹于“正朝发早梅”,更惊叹年华易逝,新年既至。
来源:人民网
中唐刘长卿《正朝览镜作》诗云:
憔悴逢新岁,茅扉见旧春。
朝来明镜里,不忍白头人。
这首诗晓畅明白,岁月匆匆,感怀叹老。关键词“新岁”“旧春”“白头”,也是叫人“偏惊万里客”。魔镜魔镜,刘长卿是不是世上最多情的诗人?
北宋周彦质《宫词·其一》诗曰:
正朝排仗谨天元,常服无令入禁阍。
十样冠裳五千袭,紫宸前殿对诸蕃。
诗写北宋在紫宸殿举行盛大的“正朝”大典,人人着礼服,冠冕堂皇,仪仗严谨,更有那诸多番邦属国的使节于此“紫宸前殿”朝贺宋天子。
北宋“紫宸殿”之名号,远承自大唐大明宫之紫宸殿。大明宫建于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大明宫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和紫宸殿(内朝),《唐六典》载曰:“紫宸殿,内朝正殿也。”唐朝天子于紫宸殿“常日听朝而视事”。宋朝立国都于汴京(今河南开封),于宫城内也建有“紫宸殿”,每月朔望朝会,以及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使臣等都在紫宸殿举行。宋王朝如此设计,当然是在彰显大宋“奉天承运”,必将承启盛唐繁华。
而通览有宋一代,紫宸殿的元旦朝会典礼确实一直尤为盛大。北宋苏颂留有《紫宸殿正旦宴教坊口号》诗,或许便由此形成惯例,每每在此盛典上命当时著名的翰林学士现场“自由发挥”,随口赋诗,“致语口号”。苏轼也有《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诗作。南宋时期,周必大则留有不同年份的《金国贺正旦使副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三首,崔敦诗留有《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五首,真德秀留有《金国贺正旦使人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二首。
来源:大明宫研究院公众号
远离朝堂,南宋文士的正朝歌咏则更见性情。南宋戴复古《张端义应诏上书,谪曲江。正月一日赣州相遇·其二》诗云:
正朝送迁客,好去看梅花。
此岭几人过,念君双鬓华。
直言知为国,远地莫思家。
韶石叫虞舜,伤哉古道赊。
诗歌首句写“正朝送迁客”,对应诗歌题目里的“正月一日赣州相遇”,这是最明确的“正朝”即“元旦”的诗证。戴复古还有《癸卯岁旦》诗曰:“淳祐第三载,正朝把一杯。老夫真是病,贺客不须来。择日脩茅屋,当春觅柳栽。新年莫多事,且放好怀开。”而他在诗里明确写到的“淳祐第三载”,即宋理宗赵昀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正朝把一杯”则是说,在这正月一日元旦佳节,要喝上一杯,恰正是“新年莫多事,且放好怀开”。
元代李谷《癸未元日崇天门下》诗曰:
正朝大辟大明宫,万国衣冠此会同。
虎豹守阍严内外,䲶鸯分序肃西东。
寿觞滟滟浮春色,仙仗摐摐立晓风。
袍笏昔曾陪俊彦,天门翘首思难穷。
诗题中的“癸未”年是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崇天门”是元大都宫城的正门,仿佛是指作者由此正门进入了元朝皇宫。但综合全诗诗意考索,则此诗却并非写于“癸未元日”。理由在于尾联说“袍笏昔曾陪俊彦,天门翘首思难穷”,这分明是在追忆的口吻,是说我李谷也曾身穿官袍,手捧朝笏,陪同朝中那些杰出贤才,参预元顺帝癸未元日的“正朝”大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我翘首以盼,思慕不已。
来源:大明宫研究院公众号
而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中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李谷则是高丽人,在高丽中举子科,累官至政堂文学;后又在中国元朝制科及第。李谷多次往来于中国和朝鲜之间,曾在元朝任翰林国史院检阅。
李谷这首诗写得很有唐人气象,“正朝大辟大明宫,万国衣冠此会同”,此等语,简直就像直接出自盛唐岑参、王维、贾至、杜甫之口。王维诗《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应当就是李谷此诗创作立意借鉴的源头。
李谷之后,“元末明初”时代,高丽文士李穑、郑道传、李崇仁等多人都留有关于“正朝”的诗篇。郑道传《癸酉正朝,奉天殿口号》诗云:“春随细雨度天津,太液池边柳色新。满帽宫花沾锡宴,金吾不问醉归人。”李崇仁《正朝宫门帖子(乙卯春,奉教制进)》诗曰:“泰道三阳进,洪钧一气流。体仁存大易,谨始法春秋。”而如此在元旦朝会大殿上随口赋诗,作“口号”诗,以及在元旦新春献上“宫门帖子”等“帖子诗”,正是宋代最为繁盛的文雅。
再后来,明王朝确立,高丽也一变为朝鲜。朴祥《赠正朝使金参判成之甫》诗云:
万里朝正使,燕山岁暮天。
云间嘉靖帝,海外骏奔贤。
凤历重新日,龙图再造年。
归来多所得,一一报经筵。
颔联中赞颂为云间天神的这位“云间嘉靖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故而诗作当写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诗作者朴祥,字昌世,号讷斋,是朝鲜王朝中宗时期的著名文臣。结合诗歌题目及诗歌内容,可以明确知道,当时朝鲜向明王朝派出祝贺“正朝”的贺岁使节已然成为定例。
来源:大明宫研究院公众号
“正朝”是“元旦”的别称,其实尚未见诸他人的论述。而从其来源、脉流上梳理,显而易见,“正朝”作为“元旦”的雅称,天然与封建时代皇家的元日盛大朝会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文人雅士们也常常于此际感叹新岁双鬓华,明镜生白发,作为排遣,往往“正朝把一杯”,“且放好怀开”。而更有雅兴逸致,也便正好可以去看看那“正朝发早梅”,“好去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