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网络中国节·清明丨南乡子《父亲的遗愿》

1712284860

《父亲的遗愿》作者:南乡子 诵读:侯焜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三年了,父亲坟头也该是芳草萋萋了。孩儿不孝,今年又不能回去看望您了。孩儿更不孝的是,也没能完成您的最后一个心愿。

父亲最后一个心愿是,找到爷爷的遗骨,把爷爷跟父亲葬在一起。父亲说,生前跟爷爷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说过话,如果能葬在一起,就可以说说话。

爷爷是革命烈士,1948年为国捐躯时,父亲还不满周岁。爷爷的革命烈士证上写着:孙文体 豫皖苏军区三十五团一营三连战士。爷爷是在1948年11月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安徽宿县阻击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爷爷的烈士证,也是后来经过多方查证核实后补发的。我小的时候,曾经问我太爷——也就是曾祖父要过爷爷,太爷说爷爷打仗时失踪了,也许过几天就能回来了。

父亲成为遗孤,组织照顾上了学,“老三届”高中毕业,遇上文革大学不招生,父亲就参加工作,当了一辈子无上光荣的工人。

寻找爷爷就成了父亲业余的一个事情。经过多方寻访爷爷当年的战友,最终证实,爷爷是在安徽宿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战友们说爷爷很英勇,在冲锋时被机枪子弹射中,身中数弹依然往前冲,倒在了共和国黎明的前夜。战友们说部队打完仗很快就投入到新的战斗和战场,但是爷爷埋在了哪里,却没有人能说的清,除非能找到当年打扫战场的那个人。

父亲退休后,继续查找爷爷的下落。五年前,父亲终于在老家郸城县南丰镇找到爷爷当年的一个叫张宪的战友。

张宪说,他就是当年因负伤留下来打扫战场的那个人,爷爷当年就是他亲手安葬的,跟爷爷埋在一起的,一共有17名烈士。他亲手挖了墓穴,把17名烈士挨着个排成一排,就地掩埋。张宪说,他砍了一棵小杨树,用刺刀砍成段再削成薄片,写上每个烈士的名字,插在每个掩埋的烈士的头部的上方。张宪说,他把牺牲的战友都埋好,然后就留下养伤,后来就跟部队失去了联系。算起来快七十年了,就是找到那个墓地,上面的标牌恐怕也早就腐朽风化了。

听到这些消息,当时我也很是欣慰,马上找到在家乡民政部门工作的表哥,开车带着父亲和张宪,寻访当年的战场——爷爷的埋骨地。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寻访,终于找到了——安徽宿县西寺坡镇马家村。张宪很肯定的对我父亲说,虽然变化很大,但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村子,掩埋的地点就是一户人家的堂屋后墙不到5米的地方。张宪的这个判断也得到了马家村里一位90多岁老人的印证,说是当年在这里确实打过仗,也埋过烈士。

然而,当父亲向这户人家询问并征求意见,看看能不能挖出烈士遗骨时,却被一口回绝了。

父亲打电话给我,我边分析边跟父亲说,也许是人家觉得不吉利,也许是觉得开挖的工程量太大,会给村里人的生活带来影响。再说,万一挖不到呢?还是再等等吧。

我安慰完父亲,就想到请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来帮忙,我在栏目的官方网站上,登记了寻找爷爷的相关信息并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清明节前,《等着我》栏目一位姓宗的编导打电话来。他说,经过多方寻找,目前基本上可以肯定,爷爷的遗骨,就是在父亲当年找到的那个马家村的那个地方,经协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可以进行遗骨挖掘。征求我的意见,到底挖不挖?我一时愣住了,我说,等我考虑一下。

父亲在三年前的一次意外摔倒后去世了,找到爷爷的遗骨,也就了了父亲的遗愿。

可是就在今天,我想清楚了。我想对父亲说,父亲,孩儿不孝,爷爷的遗骨,咱就不挖了,既然爷爷和他的战友已经在祖国的土地上沉睡了70多年,咱就不再惊扰他们了,也不给国家、不给村民们添麻烦了,好吗?

一位伟人曾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又何尝不是爷爷的心愿?不是每个烈士的心愿?

编辑

王涛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