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贵州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成为贵州工作的总方向总纲领总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是要紧密结合贵州实际,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落地生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指引方向的理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未来,深入分析贵州省情特点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对于事关贵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正确精准判断,明确新方位,擘画新蓝图,为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贵州是一个西部省份。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后发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往往忽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遍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上一条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近年来,贵州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2012年到2024年,贵州城镇化率从36.4%提升到56.65%,三次产业比重从13.1∶39.0∶47.9调整为13.1∶31.3∶55.6,面临既要“赶”又要“转”、后发追赶的发展压力。
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贵州发展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和现实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指路领航,帮助我们廓清思想迷雾、找到正确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鉴于贵州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中心工作转向现代化建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这些深切嘱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一锤定音、击中要害,是关乎贵州发展根本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正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贵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跳出了资源优势陷阱,避开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是贵州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康庄大道,代表了贵州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一个时期,贵州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嘱托,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速度与效益、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守牢底线与追求高标、固本与兴新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推动发展的实践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2年到2024年,贵州GDP从6802亿元增加到22667.12亿元,在全国的排位从第26位前移到第22位;人均GDP从22966元增加到69272元,在全国排位从第31位前移到第22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撕下了长期贴在贵州人脸上绝对贫困的标签。贵州取得的成绩,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后发地区有后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后发地区由于经济基数小、经济基础差,如果发展搞不上去,哪怕达到同样的增长速度,发展的绝对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正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正确发展路径,贵州发挥后发优势、避开后发劣势,取得了增比进位、后发追赶的发展成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完整、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示、反复强调的工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聚发展要素,增强内生动力,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开创了连续多年经济增速居全国前列的发展局面。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续打好“四场硬仗”,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啃下了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省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以贵阳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形成“高速平原”,极大改善了贵州的对外开放条件,突破了自然地理对于发展的限制。
坚持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建成全国重要数据集聚中心和智算中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贵州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坚持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黄小西吃晚饭”景点景区叫响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方位扩大贵州对外开放。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这些工作和领域,针对的是贵州工作的重点难点,瞄准的是贵州发展的短板弱项,突出的是贵州发展的优势特色,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全省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
发展实践表明,当一个地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要么持续发展,顺利进入现代化门槛;要么经济徘徊不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立足省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路径坚定前行,把贵州的现代化建设不断从胜利推向新的胜利。
激励奋斗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根本改变了贵州人民的精神特质,扭转了贵州的发展态势,点燃了贵州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在贵州大地燃起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熊熊烈火。
人民群众是需要精神的,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也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教育文化欠发达,贵州一直被外界误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让贵州人民在发展的实践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潜力和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一些经济指标摆脱了长期垫底的尴尬局面,一些领域的工作走到了靠前位置,大踏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贵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了贵州人民的发展信心。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贵州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打破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内陆思维”局限,把贵州放在世界、全国坐标中来审视,找准位置、看清自己、谋划未来,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极大激发了贵州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贵州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鼓励贵州人民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点赞贵州“村超”,赞扬贵州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鼓励我们通过勤劳双手开创美好生活。贵州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自信、自强、自立,在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贵州人民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奋起直追、后发追赶的时代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已经成为引领贵州各项工作的思想力量、理论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我们要把深切嘱托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带着真挚感情、胸怀崇高使命、激发担当斗志,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展现奋进贵州、活力贵州、幸福贵州、文明贵州、美丽贵州、勤廉贵州新风采。
(作者:黄朝椿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