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贵州毕节市:以检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日报
1694745240
积分商场
今天(9月15日),《农民日报》刊发《贵州毕节市:以检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三农领域能动履职,为民司法。通过支持起诉、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方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帮助涉农企业依法维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三农工作中干实事、真作为,以检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支持起诉,维护涉农企业合法权益

支持起诉是检察机关为维护民事诉讼实质公正而拓展的一项法律服务业务。通过支持涉农企业起诉,切实帮助涉农企业依法维权,增强涉农企业抗风险能力。

“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帮助我们梳理证据,指导我们企业进行诉讼。二审生效判决结果已经出来了,支持了我们保险索赔的诉求,有力缓解了企业的发展困境。”2023年6月10日,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金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2022年1月至3月,受低温气候影响,大关镇金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2.23亩羊肚菌绝收。合作社履行了报案义务,投保的保险公司、大关镇人民政府、黔西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灾情,现场认定62.23亩羊肚菌绝收。但合作社与投保的保险公司多次协商赔偿事宜未果,希望民事起诉事宜能得到检察机关支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接到情况反映后,黔西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的办案人员立即开展初查工作,通过快速受理、快速审查,弄清了案件真实情况。

“经过调查审查,合作社负责人所述属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依法支持起诉。”黔西市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说。

2023年1月11日,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判令保险公司向合作社支付财产损失保险金,支持了合作社的全部诉讼请求。

公益诉讼,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毕节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的问题逐渐显现,给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造成隐患。2020年7月,最高检、自然资源部共同将毕节市确定为耕地保护公益诉讼试点地,毕节市人民检察院成立“益心耕耘”耕地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办理了全国首例耕地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和全国首例电捕蚯蚓破坏耕地民事公益诉讼案等典型案例。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毕节市威宁县涌入了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将大量电击蚯蚓的设备“地龙仪”带到威宁县,组织当地村民大量电捕蚯蚓,形成了一条捕杀、收购、加工、销售蚯蚓的灰色利益链。

“以前我们这里经常能看到蚯蚓的粪便,在土地上刨开干草,就能看到很多蚯蚓。现在过度捕捉,很少能看到蚯蚓,导致土壤板结,庄稼也没有以前长得好。”威宁县二塘镇梅花社区居民马永良说。

电捕蚯蚓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还会使一些地方的水土生态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蓄水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良影响。但由于电捕捉蚯蚓行为是否违法的认定没有先例可循,毕节市检察机关逐级层报最高检,最高检委托北京大学对电捕蚯蚓造成的生态功能损失进行论证,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意见。2022年8月26日,毕节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蚯蚓保护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刘某军等人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17.7万余元、生态服务功能损失3.8万余元。”

这是全国首例电捕蚯蚓破坏耕地民事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列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并写入最高检2022年度工作报告。电捕蚯蚓案只是“益心耕耘”团队办理耕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个缩影,“益心耕耘”团队成立以来,相继办理了耕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18件,督促恢复耕地1200余亩,6件案件被最高检列入各类典型案例。

法律监督,数字赋能耕地保护

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为更好地保护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毕节市检察机关锚定以数字化改革全面撬动法律监督的目标,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重塑变革,建立耕地资源保护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转变。

2020年以来,毕节市检察机关利用模型对2000余条耕地占用税进行大数据筛查,发现未缴纳耕地占用税线索83条。经调查核实后,对其中4件未缴纳耕地占用税案件向税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4件,督促税务部门追缴耕地占用税款100余万元,以法律监督为农业农村良性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