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3年以来,贵州省先后派出4.5万名驻村干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他们用汗水和青春,甚至是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战斗弦歌,浇灌出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之花。
2018年以来,贵州省委连续三年召开“七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共表彰3197名先进个人和149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壮志未酬,前仆后继,英雄倒下的地方,总有后来者的身影,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吹响全面脱贫的冲锋号角。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黄剑教授说:“我们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要到的榕江,是一个深度贫困县,少数民族大概占全县总人口84%以上。食用菌团队去服务榕江,必须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语言关,第二关生活关,第三关知识关。”
贵州大学,贵州的最高学府,又一批博士村长在这里整装待发。培训课上,黄剑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扶贫经验。
半年前,在文庭池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榕江县种下了第一批3060亩红托竹荪。
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贵州省食用菌种植专班副组长文庭池教授说:“这些科技二传手、我们的‘博士村长’们,把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最新种植养殖的方法、绿色高效的技术,迅速地手把手教给老百姓。”
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为红托竹荪带来了第一个收获季。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黄剑教授说:“老百姓觉得大学老师带来的成果,直接就可以挣钱。他们感觉非常有兴趣,也积极地投入在其中来。”
从2017年 “博士村长”计划启动以来,由教授带队,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贵州大学先后派出11300余人次、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足迹遍及贵州省46个县的贫困农村,依托贵州12个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根据“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的扶贫工作模式,为帮扶对象解决产业发展的各种技术难题。
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说:“贵州大学姓贵州,我们要进一步地围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实施好‘博士村长’,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聚集贵大的科技力量、人才和智慧资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贡献我们贵大的智慧、贵大的方案和贵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