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和旅游部于4月16日启动了“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至今,已组织12位红色讲解员在京宣讲了13场。
每一次宣讲,现场观众都热泪盈眶,反响强烈。有部委机关工作人员表示:“每个英雄人物的革命豪情都感人至深,每段筚路蓝缕的奋斗历史都发人深思,每一种精神都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有大学生感慨:“每一个故事都令我热血沸腾,尤其是革命先烈的故事让我多次流泪。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新时代追梦人。”有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宣讲团生动的演讲,引发青少年心灵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学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书写奋斗青春。”……
宣讲内容由相关省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选送的10个故事组成,分别是《红船依旧 精神永恒》《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真理之歌》《为有牺牲多壮志》《航天梦 强国梦》《伟大变革》《大山的女儿》《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10个故事蕴含10种精神,每个故事都直抵人心、激荡心灵,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深厚内涵。
首批12位讲解员,由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选手、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组成。他们走进党政机关、学校、部队、企业,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诠释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初心的力量、信仰的光芒,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动人心魄。目前,“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正在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开展,持续进行。本报采访了首批12位讲解员,让我们共同了解宣讲背后的故事。
《红船依旧 精神永恒》宣讲人蒋昕莹:
每一次讲解都是检验初心

蒋昕莹,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讲解员,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多次承担重要的讲解任务,参与南湖水上党课、工地党课等宣讲工作,被嘉兴市委宣传部聘为嘉兴市“红船宣讲团”之“好声音宣讲团”成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红船依旧,精神永恒,我想讲给全国人民听。”曾在嘉兴市红船微党课大赛中获得十强选手荣誉的蒋昕莹,日前亮相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活动,她生动的宣讲获得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红船旁的讲解员,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讲述100年前的那段建党历史,使我深深地知道当年在白色恐怖之下建党的艰辛,也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在讲解中能融入更多的感情,声情并茂进行讲述。在这次‘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我讲述了红船故事及红船精神的传承故事。我在宣讲中提到了一位92岁的老党员、老战士带着孙子来瞻仰红船的故事,其实作为每天都在接待游客的讲解员来说,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因为我看到了一种信仰,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深深地受到了启发。相信通过分享身边的故事,也能让现场听众更为感动,同时有所感悟。”蒋昕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历史沧桑,烟雨茫茫,100年过去了,作为历史的见证,红船永远定格在1921年的时空,但是,作为永恒的旗帜,红船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对于我而言,每一次站在红船旁的讲解,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亦是一次初心的检验。每一次看着游客们深情凝视红船,有的还拿着之前来到南湖时拍的老照片再次追寻初心,我都会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也激励着我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讲解水平,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把党史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2017年才加入讲解员队伍的蒋昕莹说,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比如参加这次宣讲活动,有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有队友们给出的建议,有现场宣讲得来的经验积累……这些都让我收获良多。”
采访中,蒋昕莹再次提到了那位92岁老党员。他带着孙子来到南湖,为了再看一看当年的那艘小船。这位老人是一位老战士,在解放西南战争时受过伤。老人说,革命年代很多并肩作战的战友都牺牲了,他们没有等到革命胜利,也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次想起这些,心里都很难过。带着孙子专门到党的诞生地看一看红船,就是要让他了解党的历史,了解革命的牺牲,珍惜现在的生活,听党话跟党走。“老人的话让我很受触动,伫立在原地思考了很久。什么是初心本色,什么是红船精神传承?这位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共产党员用行动做出了回答。”蒋昕莹说,“而我要做的,是将这份情怀、这份精神,传承下来、传递出去。”(本报记者 杨亮)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宣讲人罗玉:
用讲解的力量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罗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师、延安干部培训师资库入库教师;2019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十佳讲解员”称号;2020年被延安市文明办授予“未成年人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她的讲解细腻,代入感很强,让我沉浸在故事中,心情也随之紧张或放松。”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活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专场活动中,一位观众这样形容罗玉的宣讲。而罗玉说,能够参加此次宣讲活动,是荣耀,更是一次学习。“在宣讲活动中,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优秀讲解员相互学习,借鉴交流,难忘的事情特别多,《红船依旧 精神永恒》《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个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动观众的同时也让我热泪盈眶。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讲解的力量。”
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的讲解员罗玉可以称为行业老兵了。十几年纪念馆组织管理、讲解培训工作经历,让罗玉深刻地认识到红色讲解工作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讲解员是沟通纪念馆与社会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我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接受程度和参观质量。”罗玉说。“如果把红色旅游景区或纪念场馆比作开展红色教育的学校,讲解员就是‘红色学校’的老师。通过我们的讲解,引导人们了解红色历史、增长红色知识、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红色景区和纪念场馆,这对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尊重历史不能随意演绎,又要讲得精彩,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在这方面,罗玉有丰富的经验。记者了解到,2012年起,除本职讲解工作外,罗玉还担起了培养“小小讲解员”的工作。多年来,她共引导1000余名学生参与讲解,其中200多名学生经过培训,被聘任为“小小讲解员”,参与到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中。罗玉分享了针对年轻群体时的讲解经验:“90后、00后相对于年长的人来说,生活经历不同,红色文化情怀较淡薄,因此不能以常规方式直奔主题进行讲解。我的经验是,第一,以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大多数90后、00后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我自己平时一直在收集与文物相关的故事,每次在讲解之前都先给他们讲一到两个文物故事,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第二,七分讲解三分问答。把他们当成朋友,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讲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先提问,然后再给出答案,增加他们的参与感。第三,合唱革命歌曲引起共鸣。讲解结束之余,我会带领大家合唱有关的革命歌曲,追忆党的过往、拥抱党的现在、展望党的未来,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罗玉所在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是弘扬延安革命精神的主阵地之一。“通过这次全国宣讲,我收获很多。适逢建党百年之际,我要用自己的专业讲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丰功伟绩,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罗玉说。(本报记者 武葳)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宣讲人周甜:
既然身披荣光就要绽放光芒

周甜,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从2013年开始一直担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场馆讲解”专业授课老师以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历届“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授课老师。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这是一条鲜红的‘识别带’,它又被叫作‘牺牲带’,上面写着红军战士的姓名和籍贯,井冈山斗争时期每一名战士都会系着它,表明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在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首场宣讲活动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周甜动容地讲述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故事。当讲到故事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中很多人只有20多岁,是当代大学生的同龄人,却甘心为理想和信念抛却生命、挥洒热血时,台下不少观众流泪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更能引起共鸣,激励大家接过前辈旗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周甜说。
周甜2011年大学毕业就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如今已经有10年了。“每天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中国革命的故事,对自己也是一场精神洗礼。”周甜说:“我觉得从事红色旅游讲解工作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尤其是今年,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纪念馆每天都会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红色旅游讲解员,能给观众提供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讲解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从事一线讲解工作久了,周甜发现,她接待的观众群体逐渐有了变化,即红色旅游受众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90后、00后走入红色展馆、红色景区。如何服务年轻人,是目前很多红色场馆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对来馆观众进行了心理分析研究,了解他们参观目的、兴趣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后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再结合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果遇到学生群体或研学团队,我们会及时调整讲解方式,比如会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项目,还会补充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周甜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红色讲解员,周甜工作更紧张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我们说‘行程百里,不忘初心’‘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正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最好的时代,但是同时,我们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去弘扬井冈山精神,去铭记伟大的历史,那是我们获得力量的源泉。”周甜说,能够在七一之前参加这样的宣讲活动,是难得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得到了更专业的指导,能够加强对不同时期党史以及蕴含的革命精神的系统理解和学习,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提高。我在今后的讲解工作中要进一步扎牢根基,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鲜活生动的方式,把革命精神和历史事件更加透彻地传递给每一位听众。”(裘佩宇)
《航天梦 强国梦》宣讲人刘国栋:
致敬默默无闻的航天英雄

刘国栋,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从业8年,获得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临沂市最美沂蒙精神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我讲述的是中国航天人的故事。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科学家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隐姓埋名奉献一切,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同时也深深地感动着我。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够聚集起大家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举办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来自沂蒙的刘国栋讲述了一代代航天人的故事:他们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一干就是一辈子,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没有震撼人心的动人场景,但他们以最高的智慧和爱国主义情怀,创造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刘国栋是一名来自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讲解员这份工作时时带给我感动。”刘国栋说,有一年,他接待了一批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军人。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内100块石碑上,镌刻着6万多个烈士的名字。有几位老人指着碑上的名字说:“他呀,一听到炮弹声就吓得趴在地上,没想到几次战斗下来,还立了战功。可惜呀,后来牺牲了。”他们平静地聊着曾经的战争往事,但越是如此,刘国栋越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沉重和对战友的深深怀念。
“从业8年,这样的事例很多,更坚定了我对老一辈革命者身上那种民族大义、无私奉献信念的认识,树立了我对红色讲解员这份职业的理解——传承、传递。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斗争出来的。如今,在和平年代,仍有无数平凡又伟大的人在默默付出,负重前行。”
正是这一次次感动,让他把讲解从一份工作变成了一份对信念的追求,并且光荣入选此次全国宣讲活动。
“能参加此次宣讲活动,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讲解员一起共事,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作为宣讲员,我们所讲的故事感动、教育着现场的观众,也深深地感动、教育着自己。我看到观众们或激动、或感动,或愤慨、或振奋,这就是伟大的精神力量,听众由此为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感动。我们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定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恳工作,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刘国栋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党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点滴讲起,从内而外地讲,由浅入深地讲,把红色故事讲好,把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讲好,让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人心,产生共鸣。”(本报记者 武葳)
《长征,永远在路上》宣讲人管雅丽: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管雅丽,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宣传科副科长,从事讲解工作8年来,多次承担重要接待任务。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南昌市“巾帼建功标兵”。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能作为优秀的红色讲解员代表参加这次宣讲活动,在首都北京走进机关、部队和学校宣讲红色故事,传扬红色精神,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感到非常荣幸。这将成为我人生履历中的重要一笔。”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宣传科副科长管雅丽为观众讲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史诗,也是世界军史上的伟大壮举。我之所以选择宣讲这一精神,就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80多年前,有这样一群跟我们年龄相当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救国救民,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甘于牺牲和奉献,用坚定的意志和信念走完了长征路,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管雅丽说,希望当代年轻人听完宣讲后能抚古思今,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传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踏平坎坷、浴血奋斗、勇往直前,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目前,宣讲活动已开展了十几场。管雅丽说:“每一场,我们讲解员都满怀热忱;每一场,我们讲解员都能看到感动得落泪的观众,听到绵延不断的掌声。”“在清华附中广华校区,当我讲到陈树湘壮烈牺牲时,孩子们满含热泪,有的甚至抱头痛哭;当我讲到红军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时,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雷动。”管雅丽说:“孩子们不一定能完全听得懂我们讲的红色故事,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已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坚毅的品质和故事中所传扬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宣讲已给他们小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在管雅丽看来,优秀的红色讲解员要时刻以“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增强自身的家国情怀,注重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配合陈展内容、展陈线路,深入研究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心理,区分讲解重点,注重节奏变化,使人、物、景有机结合,让观众在参观游览中走进历史、感悟历史,重温国家记忆,形成国家认同。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管雅丽说,近年来,越来越多90后、00后走入红色展馆、红色景区。“我会通过自己的专业讲解向年轻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长征,我们永远在路上!”(本报记者 陈静)
《真理之歌》宣讲人李洋:
用另一种方式“保家卫国”

李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退伍军人,2018年入职。在去年12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讲好红色故事 展现时代风采”2020年北京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金牌专业讲解员”称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扬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抗日战争时期传唱至今的真理之歌……风雨砥砺,岁月如歌。今天我们唱起这支歌,仍然会感觉到这滚烫的旋律是那样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来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解员李洋为听众讲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真理之歌的故事。
讲述中,为了达到引人入胜的宣讲效果,李洋动情高歌。台下很多听众也闪着泪花,跟着李洋一起唱。尤其是在清华附中广华校区,在李洋的引领下,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声音洪亮,歌声豪迈,激动人心,把宣讲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师生们和我一样,沉浸在曹火星创作这首歌的红色故事之中,为故事中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而感动。”李洋说。
之所以选择讲述《真理之歌》这一故事,李洋说,他其实是想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来弘扬抗战精神。“当时,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这首歌正契合今年建党百年的主题,我宣讲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是为了凸显当时革命先烈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也为了重申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次宣讲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受到广泛好评。“舞台、受众场场不同,我们的讲解方式、风格也随之不断变换。”李洋说,这对他而言是很好的历练,让他丰富了讲解经验,提高了讲解水平。
一场讲解,观众们可能很难记住那些客观的数字,但有感染力的故事和故事中耐人寻味的细节,则会让他们印象深刻。李洋说:“只有真正被打动、被感动,观众们才能从故事蕴含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信仰、砥砺品格,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建功立业。”
李洋是一名退伍军人,于2018年入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李洋说,作为一名处在一线的红色讲解员,他感觉每一次的讲解都特别有意义。“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只有心存敬畏,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解水平、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我才能讲好英烈故事,才能用另一种方式‘保家卫国’。”(本报记者 陈静)
《为有牺牲多壮志》宣讲人李瑛:
立足岗位践行“为人民服务”

李瑛,现任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教部,曾荣获全国“红色旅游故事会”湖南省一等奖、湖南省“全省博物馆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活动”讲解比赛“十佳讲解员”第一名等奖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湖南省优秀五好讲解员。
“1990年,中央警卫局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同志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珍藏的毛岸英同志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来自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讲解员李瑛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毛泽东同志送毛岸英到抗美援朝前线、却在34天后闻听毛岸英牺牲噩耗的故事,让无数现场观众泪目。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同志生平事迹、思想及人格风范的专题性纪念馆。1990年,中央警卫局将中南海毛泽东同志的6400多件遗物移交此馆来保存、展出。而这一故事,是李瑛经常讲给参观者听的。此次宣讲活动李瑛选择讲述这一故事,是为了让更多人去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传达“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给国人精神上和行动上的指引。
“在这次宣讲活动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青少年们的表现。在清华附中广华学校,我们原本担心,几个小时的宣讲,这些活泼好动的2年级小学生能否‘坐得住’?另外,他们能否理解那个年代革命先辈的行为和精神?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们都挺直小身板,全神贯注地听完了整场宣讲,有不少同学还不断擦眼泪。”李瑛说,宣讲结束后,一位女同学说,她听了这些故事非常感动,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长大后做一个“大英雄”。
李瑛说,能够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参加这次宣讲活动,她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骄傲。“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单位讲述这些红色故事,但宣讲现场观众们的反应还是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很多人哭红了双眼。我们能感受到他们被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深深打动、感染,和我们产生了共情。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每一次讲述都让观众对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将我们党在奋斗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这些精神入脑入心。”
“通过参加这次宣讲活动,也让我认识到,无论何种年龄、无论何种身份的观众,虽然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但都会被红色故事所吸引、被红色精神所感染。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责任和使命。”李瑛说,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要心怀大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丰富讲解内容、创新讲解方式,推动党史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百姓,让他们从中悟真理、勇实践。(本报记者 陈静)
《航天梦 强国梦》宣讲人聂静:
红色讲解员是火炬手

聂静,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团委委员、讲解员,从业4年来,志愿讲解上千次,完成政务接待300余次,累计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获得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四川省金牌讲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来自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的聂静与刘国栋宣讲的是同一个题目,都是《航天梦 强国梦》,两个人讲解各有各的特色。
“我是邓小平故里的讲解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论断,我平时的工作也会涉及科技方面的内容。”聂静说,自己选择讲述这个故事,并精心撰写讲稿、一桢一帧做出背景视频,是想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到,中国航天是如何在一穷二白中起步、在风雨兼程中阔步的;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背后,有着怎样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国家要强,科技必须强。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时不我待,不进则退。我希望,我讲述的这个故事,能感染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在我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创新方面赓续奋斗,谱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作为一名90后讲解员,能参加这次宣讲活动,聂静感觉很荣幸,也收获颇多。聂静说,整个宣讲活动从编排、内容到形式都特别好,10个题目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了建党百年的精神谱系。“在宣讲过程中,多次听讲解员们讲述蕴含这些伟大精神的故事,无论是在专业素养还是在思想境界上,都让我有很大提升。”
聂静说,她从小是听着邓小平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的一名讲解员。“在平时工作中,我见过一家四代人在邓小平铜像前鞠躬致谢,见过中年人看到恢复高考的内容驻足良久不愿离开,见过青年人在听讲解时泪流满面,也见过小朋友举着鲜花说‘谢谢小平爷爷’……无数次这样的场面,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聂静说,这让她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坚持和热爱的事业非常有意义!
在聂静看来,讲解员就像是传递红色精神的火炬手,让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力穿越时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建党百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全国各地的红色景区游客络绎不绝。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们更应该走入历史深处,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生动的红色故事,与游客们一起‘追寻来时路,激发报国志’。”(本报记者 陈静)
《伟大变革》宣讲人张译文:
当好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者

张译文,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宣教科社教部部长,在11年的讲解接待工作中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表彰20余次,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宣教科社教部部长张译文的每一次主题演讲,都会得到全场热烈的掌声。革命场馆、伟人纪念地场馆等地的红色讲解员,担负着传播当地悠久历史文化,传播爱国思想和情怀的责任。讲解工作不但要展示专业素养,更需要用全部的工作热情去点燃更多人的内心,让观众在讲解中获得精神力量。从此次宣讲活动现场听众的反馈来看,张译文无疑做到了这些。
“这次宣讲活动,我带来了《伟大变革》这个故事,是因为我来自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对于改革开放有着特殊的情感。”张译文说。
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张译文说:“这样一次‘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不会突然发生,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我想通过我的讲述,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中国为什么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阻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她表示,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国家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改革开放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加快发展,加大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宣传、弘扬、传播改革开放精神,让初心不改、让使命长存、让我们坚定改革开放之路、让这盛世如先烈所愿、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我选择了《伟大变革》这一主题。”
张译文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她在工作中遇到的难忘的事,这也是激励她努力工作,坚持一线讲解的动力。7年前的夏天,张译文接待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当她讲述了小平同志革命的一生,小平同志关于做官和做事的态度,老人对她说:“姑娘,谢谢你,你就像这样好好地讲,把小平同志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张译文说:“直到今天,那个场景一直深深触动着我,使我的内心一直保持着那份崇高的使命感。何其有幸,我能成为‘春天故事’的传播者;何其有幸,我能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者。”从那时,张译文便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讲好小平故事,弘扬好时代精神,不辜负肩上光荣的使命和现在美好的时代。(本报记者 武葳)
《大山的女儿》宣讲人梁媛:
沿着黄文秀的足迹去体会

梁媛,百色起义纪念馆讲解员。从业11年来,已为游客提供讲解2816批,多次完成重要讲解接待任务,是百色市第一批政务讲解员,先后荣获全国奖3项、省级奖7项、市级奖11项。
“3年前,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可她却毅然回到家乡。乡村振兴,是文秀回到家乡的初心。”在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首场宣讲台上,梁媛讲述着“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回到乡间,助力家乡脱贫攻坚的故事。
作为黄文秀事迹宣讲团的宣讲员,为讲好黄文秀的故事,梁媛专门去了黄文秀所在的百坭村。黄文秀那间仅有8平方米的小屋子让梁媛触动很深: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电脑桌,还有两本厚厚的驻村日记几乎是全部家当了。村民告诉梁媛,文秀驻村以后就变了,黑了、结实了,变得更像村子里的人了。为了和大伙打成一片,她学会了当地农民说的桂柳话,端起了满是茶渍的旧瓷碗,喝起了略显浑浊的玉米酒。这些细节梁媛在宣讲中娓娓道出,一个立体的“大山的女儿”的形象便出现在听众眼前。
梁媛说:“我向大家分享黄文秀的故事,是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文秀的事迹,更好地学习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新时代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
陆军航空兵学院工作人员于洋在听了梁媛的宣讲后感动地说:“作为一名广西人,特别感谢黄文秀为家乡脱贫攻坚作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学习她的牺牲奉献精神,立足自身岗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媛在讲解时对细节的把控让听众们交口称赞。“讲解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解员既应该是一位口才良好的演说家,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已经在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11年的梁媛,对自己讲解工作有很高的要求。为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梁媛走访了不少地方。“在走访中,革命先烈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名词。我深刻地明白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讲解任务。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亲身走访对讲好党的故事大有裨益。红色故事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仅要扬正气,还要接地气。”梁媛说道。(裘佩宇)
《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宣讲人周全:
记录时代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周全,武汉革命博物馆讲解员,从事讲解工作11年,曾获湖北省第一届“楚凤杯”全省讲解员大赛一等奖、武汉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武汉市“最美岗花”等荣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老刘,你都撑了这么久了,还是歇歇吧!’‘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刘智明的这句话让一旁的医护同事们纷纷别过脸去,忍不住泪目。虽然躺在重症监护室,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也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救人……”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举办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中,来自武汉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周全以《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为题,讲述了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武汉市金口卫生院化验员甘如意等人的抗疫事迹。
她生动的讲解仿佛把现场观众带回了那个危急的抗疫“战场”。很多观众说,听讲解时,“感同身受,心灵震撼”,深刻感知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作为武汉人,我觉得最应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抗疫故事,但我的讲述绝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展现武汉人民的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周全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作为一名亲历疫情的武汉人,我深深知道,武汉能,是因为有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武汉能,是因为有全国人民举国同心“为热干面加油”。
周全说,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举国上下协力同心,表现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弘扬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抗疫精神就是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因为身体原因,周全其实并不太适合参加这次宣讲活动,但当她拿到副馆长袁亚妮花费很多心血创作的稿件,并被告知自己是最合适的宣讲人时,她毅然决定“一定要上”。“我深深被讲稿中英雄的故事所打动,把刘智明等英雄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是我一直的夙愿。”
周全说,从排练到实地讲解,她已经听其他讲解员讲了很多遍,但每一次听都要忍不住落泪。“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在战争年代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还是在和平年代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时代楷模,他们能这样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奉献和牺牲,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爱和内心坚定的信仰。这种爱和信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陈静)
宣讲活动主持人裴亚男:
传播好声音 传递正能量

裴亚男,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从事讲解工作近4年。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作为活动的主持人,本应该沉着冷静,可裴亚男在听到宣讲团成员们讲故事时,总会沉浸其中,止不住地热泪盈眶。
“听到‘大山的女儿’‘抗疫英雄’等故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眼泪,觉得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我想这就是我参加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今年4月,裴亚男作为“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的主持人,走进部委、院校、企业。听到现场一阵阵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看到听众一次次感动落泪,裴亚男为自己是一名讲解员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份工作带来的责任: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她对记者讲述了拜访时代楷模孙景坤的故事。“今年3月15日我去探望抗美援朝老兵、时代楷模孙景坤爷爷。孙爷爷今年已经98岁了。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争夺161高地的战斗中,一个人击毙了20余个敌人,带领战友打退了敌人六次反扑。回到家乡后他隐姓埋名,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我去拜访他时,他正吸着氧气,当时就有点心酸。因为每天讲孙爷爷的故事时,都觉得他是高大又勇猛的,但是真正见到他的时候,他是瘦弱而亲切的。当我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讲解服走向他的时候,他回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我告诉孙爷爷,您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我会把您的事迹讲给全国各地的人听,我一定会讲好您的故事!孙爷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叹:‘腿不能动了,左腿的小腿处还有一颗子弹至今没有取出来,再也不能去纪念馆看一看了。’他给我们看了腿上的伤疤,黑黑的一块,那是爷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见证!听了爷爷的话,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些老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用纯净的心护佑和祝福着我们……那一刻,我很骄傲,因为我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光荣、最有意义的工作!我深刻地感悟到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的价值和承担的责任。”(本报记者 武葳)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 陈晨 于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