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不会喝酒,但乐意做一个贵州茅台故事的文抄公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04714400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文章链接:逛吃贵州丨山野味十足的刺梨,需要懂的人才能识其妙处

上一期专栏写到刺梨,提到刺梨可酿酒,古人也有记载,见于郑珍和莫友芝编撰的《遵义府志》,说是“黔人采刺梨蒸之曝干,囊盛浸之酒盅,名刺梨酒,味甚佳,是古制也”。

朋友小李在微信上读到,留言说,如今有人酿刺梨艾尔啤酒,“刺梨之苦同酒花之苦,各有面目,各有其苦,而能相得益彰,融成一片,归功于麦芽的甜香居中润色,两边安抚,酒入咽喉,滑入肠胃,后味浮现,如嚼刺梨后的那抹回甘”。

答应了几时要送我一瓶品尝,立此存照,叫他反悔不得。

酒的历史悠久,很多年前,参加一个关于“轴心时代与中国”的学术研讨会在敝处举办,在闭幕式上应邀说几句话,我就半开玩笑地讲到,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闭幕式之后的宴席上,主办方也准备了酒来招待各位,而据我所知,酒的出现,还在轴心时代出现之前,不仅是更为古老的传统,更是全世界不同地区各自发展出来,未尝断绝的传统。中国古诗说,“云边月色人千里,竹里秋声酒一壶。”意思是说,人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遇到月色非常美丽的夜晚,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在竹林旁边,秋风之中,与好朋友一起喝酒谈心。

引来一阵笑声。

我不好酒,说白了是因为不爱也不能喝酒。有人说,喝酒的妙处,在于微醺时的陶然,我却浅尝辄醉,那个所谓微醺的阶段稍纵即逝,这对于饮酒来说,差不多是个致命伤。虽然同样不善饮的苏东坡却自有别解,说什么,“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简直强词夺理,却又妙不可言。有时候我怀疑,东坡先生好酒,大概也出于对陶渊明的仰慕,而五柳先生好酒,他也不得不追随其脚步,而酒量又颇为不佳,于是想出一套一套的说辞来。

《古今食事》

贵州是茅台故乡,像我这种不能喝酒的人,不免有些遗憾,面对好酒,毫不动心。不过,偶尔读书看到关于茅台的记载,我却乐意抄录之,譬如,历史小说家高阳对茅台情有独钟,他谈茅台的源流演变乃至酿造特色,非常内行,“‘回沙茅台’还不算是最好的;后来改良,用原酒浸糟,亦即是‘套’酿,则酒味更为香浓。‘原窖内存酒从不放干,新酒放进去,由于新旧混合,陈陈相因,酒味更加香醇软滑’”。“这真酒虽多饮而不烦躁,即醉亦如平时,只催人睡,绝不头昏口干,如火烧心。这就是真纯茅台酒的优异之处,尤其老窖出品的陈年产品,更是不可思议”。

《萍踪识小》

另外,林藜所著的游记《萍踪识小》一书也写到茅台,“这酒以甘泉秘方,益以百年老曲,陈陈相因,故芳冽异常,一樽甫启,满室皆香。逍遥集谓酒分两大派,一派有色,一派无色,而以无色者为正宗;一派有味,一派无味,而以无味者为正宗。茅台无色无味,出身最为正派,而具浓香芳醇之美。善饮者可豪饮,不善饮者亦可豪饮,即沉醉亦不扶头睡去,绝无头痛口渴呕泄等副作用,醒后且甚觉舒畅,此其圣也”。

惜哉,不能喝酒,自然也不大能体会饮酒之乐。像我这等量浅之辈,还是喝一点度数不高的刺梨艾尔啤酒,来得自在。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刘志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