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两句诗的作者是宋代范成大与杨万里,他们分别写有多首关于元宵节的诗歌。“新年第一佳时节”出自范成大《元夕》:“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道是今宵好上元”见杨万里《舟中元夕雨作三首(其一)》:“道是今宵好上元,新晴白昼雨黄昏。红灯皎月侬无用,关上船门倒一尊。”
元宵节在宋代是非常火的,普天同庆,热闹非凡,官员享有法定假日三天,但皇帝往往会不辞辛苦地加班观灯游玩到深夜与民同乐,以示天下清平。能文的宋代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炅(jiǒng)赵光义便曾赋诗记述这上元节的“千门万户”之乐,他的《御制缘识(其四七)》诗云:
承平无事上元节,丝竹歌声更互发。
自从雨后最晴明,不似往年今岁别。
死来无意在遨游,常愧三光明皎洁。
千门万户乐喧喧,就中年少无暂歇。
天街红焰布群星,晃炀人间斗明月。
这首诗理解的难点是“死来无意在遨游,常愧三光明皎洁”一句。“死”与“来”连用,犹如“去来”,是指勘破生死,视死如归。那么,“死来无意在遨游”就是说,作为打工人要牢记打工魂,努力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以至于总是伏案劳形,连皎洁的日月星“三光”都无心去看了——不辛苦不辛苦,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就是朕工作的日常——这样标榜自己,赵炅赵光义真是圣明,对自己热爱得好自觉啊。
有宋太宗赵炅作为榜样,宋代皇家的元宵节极尽富丽堂皇。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条记载说:
从吴自牧笔记下可以知道,北宋都成“汴京”(今河南开封)皇宫里“元夕节”彩灯,居然是可以“出水”的,有瀑布的!还有真正的双龙灯,当然,最重要的,还有皇上御驾亲临“宣德楼观灯”,万姓可以山呼万岁。而南宋“杭城(今浙江杭州)元宵”,他似乎特别钟意“舞队”——在杭城,舞队从年前的“冬至日”就开始表演了,还可以领到官府的钱酒犒赏;舞队表演在元夕最盛,有数十支甚至上百支舞队各尽其能;一直到正月十六夜里收灯,“舞队方散”。
这样的繁华景象,大家熟知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正可一一印证,真是歌舞喧天,“一夜鱼龙舞”啊。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蛾儿雪柳黄金缕”,一般注解说,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指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而诗文互证,宋末周密《武林旧事》却恰巧给出了相关记载说:“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也有曰:“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此看来,宝马香车,暗香笑语,果然动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也有认为是朱淑真作、秦观作的,但古人已明辨其非。词写艳情,尤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话,让人不由联想起《西厢记》之私情密约。
欧阳修还另写有几首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有的也是十分艳丽的。比如欧阳修《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词曰: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这是回味青春年少之作。上片写元夕“风光”,金碧辉煌;下片写灯市如昼,得会神女,深情缱绻。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夜
而元宵节期间,“士女游观”,有了难得的接触机遇,由此,后世民间男女或乘此佳节良辰看花灯、观花灯、逛花灯,其交游情景必令人津津乐道,渐至发展出民间小调,直至形成专门曲艺“花灯戏”,专门在元宵节期间演唱表演,反过来又助长了这样的风气——那么,这样的元宵节,也就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了。
非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而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合称“三元节”,是最重要的道教节日,也就是说,其实,元宵节是个重要的神仙节。上文所引《梦粱录》就明确说,元宵节皇宫的彩灯上“皆画群仙故事”,而地方上,则“州府设上元醮(jiào)”,以官方身份举办祭祀神灵、祈祷祝福的专门典礼,可见宋代的上元节仍是极为重视这个节日的神道色彩的。
但是,《梦粱录》也明确说元宵节皇宫里要“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可是著名的佛教四大菩萨哦(另两个是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道教神仙节里出现了佛教人物,而且还齐齐整整地骑着他们佛教色彩浓郁的狮子和白象?
而元宵节也叫“灯节”,佛教最重“燃灯”,“灯供养”在佛教中显得十分重要。“一灯能续千灯明”,佛教传法亦名传灯,如一灯传一灯,灯灯皆明,灯灯无尽。而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普光如来,故而所谓佛光普照在很大程度上也即“灯”光普照。所以,元宵节在很大程度上是佛教节日。
《艺文类聚》引《西域记》曰:“摩竭纮国,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西域记》即《大唐西域记》,就是记载那个取经的唐僧玄奘西天见闻的著作。这是较早明确把正月十五日与燃灯、观灯联系起来的可靠文献。而据说,早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便已经于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唐代崔液《正月十五日夜游六首(其二)》诗曰: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这是元宵节也是佛教灯节的最好注脚。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曰:“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后来,《旧五代史》卷八十记载,后晋少帝石重贵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是日上元节,六街诸寺燃灯,御乾明门观之,夜半还宫。”看来,勤奋打工观灯到深夜的皇帝,还真不止本文开头所说的宋太宗赵炅一人。
图片拍摄:邵小芮
情人节、神仙节、佛教节,看来,元宵节的来历还真复杂。而且,远不仅如此,认真探究下去,元宵节最初的用意是对于火的崇拜,或许与“柴祭”相关,是远古的祭天之礼。“柴祭”即“尞”(liáo)礼,甲骨文中便有“尞”字。对此,《说文解字》释曰:“尞,柴祭天也。”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节日的最高潮节点选在第一个阴历的“望日”正月十五日夜间,是月亮最大最亮最圆的时候,那么,这个假日最初便一定与月亮崇拜有关,是古老的“祭月节”。
但正月十五日“尞”礼祭天、望日祭月的记载早已迷失在岁月的烟尘里。
而南北朝时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神以卜。”按照这一记载,正月十五日,是要祭祀门神的,而且还要迎接“紫姑神”,大约是要向紫姑神卜算全年的运道。
现在,各地的元宵节民俗活动争奇斗艳,精彩纷呈。吃汤圆、赏花灯、写灯联、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走百病、过三桥等等等等数不胜数,而其中最为大众亲民的就是吃汤圆了。
啊,美味汤圆,糯糯甜甜、团团圆圆哦!
贵州遵义的特色小吃苕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