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新蒲新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1605105600

无边的大雾四处腾起,牛粪筑造的木屋笼罩于山间,屋檐下的雨水滴滴答答……窗前的人只盼着上学的小孩早点踏上泞的小路归家。

 

2017年,裴老二一家子从三渡镇高峰村搬迁到新蒲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虾子镇虾子社区幸福小区。看着眼前崭新的小楼房、踩着平滑的水泥路,走不了几步就能到达公交车站,裴老二竟然觉得有些不真实、不习惯。

高峰村海拔偏高、地势崎岖,那几年,裴老二一年到头难得赶场一次,每逢山里起大雾,只能看见自家周围的事物,更别提赶场了,能看着自家娃娃放学早点安全到家,裴老二就已经很满足了。

 

搬迁过来后,裴老二住上小区里最大的房子,130多平方米,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一应俱全,幼儿园紧挨着小区,以前心里老惦记、担忧的事情已然不复存在。

“我老公在新蒲做装修生意,我平时把小孩送去幼儿园后就在车间里做点零活,时间比较自由,一个月能挣点生活费。”

“是啊,搬过来真的方便太多了,我老头子早些年瘫痪在床,药物就没断过,现在家门口就有医务室,买药看病都方便。老头子近几年身体有好转,我在家待着也没啥事,就来车间打点零工,离家近,走两步路就到了,还能找两包盐巴钱。”

 

在虾子社区的扶贫车间里,71岁的黄成容正一边给酒盒子穿手提绳,一边和裴老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挪穷窝、摘穷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同裴老二一样陆陆续续搬进幸福小区安置点的现在已有158户609人,幸福小区工作人员在全面摸排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后,就会安排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和务工收入水平。

 

“安置点劳动力现有308人,截至目前,已通过各种政策和渠道实现就业人数279人,并且旁边还有扶贫车间,一部分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幸福小区工作人员张中徐说道。

 

新中街道松源社区是遵义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点,共搬迁安置322户1383人。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松源社区积极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践行就业、就医、就学、办事、学习、文娱、健身、购物、存取款“九不出院”,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温馨的服务、体验“15分钟生活圈”的轻松便捷。

“只要你的包扎手法对了,它就不会松垮,我先示范一遍……”今年10月,新蒲新区2020年全员培训和技能提升行动新中街道养老护理培训班走进松源社区,34名辖区居民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工作人员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围绕对老人生活的照料、健康状况的观察、常见疾病的照护、心理健康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授课。

“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从开课第一天就来了,能学到很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等考核合格后,还会推荐我们到合适的岗位就业。”搬迁户马敏敏兴奋地向记者说道。

 

“乐业”就要“斩穷根”,为了让搬迁群众“能致富”,松源社区党支部按照“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围绕烹饪、缝纫、保安保洁等实用技术组织培训,每半年开展一次针对性强的就业招聘会,提升群众的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途径。目前,已有8名搬迁群众开设便民服务店,已组织搬迁群众培训171人、举办招聘会12次,累计帮助搬迁群众就业614人,就业率达96.3%。

2017年,孙登全一家从永乐镇工农村搬迁到新中街道松源社区后,他的生活愈发多姿多彩。饭后到小区楼下散散步,偶尔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对孙登全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要是换作以前,这些他压根儿想都不敢想,鸡鸣就起床、天黑就睡觉,每天都循环往复,哪有什么娱乐方式可言。

社区图书室开设后,孙登全更是成为了常客,挑选一本感兴趣的书籍,坐在椅子上慢慢阅读,经常一待就是一上午。“以前整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少有机会看书,忙碌了大半辈子,是该过过悠闲的日子了。”孙登全笑着说。

除了开设图书室,松源社区还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四点半学校、新时代市民讲习所、三乡巨变馆、老年活动室、健身房等文体场所,着力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搬进城区变市民、搬进园区变工人、搬进市场变商人,“十三五”期间,新蒲新区共安置搬迁群众1992人,三年时间来,新蒲新区围绕“五个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抓好培训就业服务、抓实就医就学服务,不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带领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全媒体记者:余佳、罗保美(见习)

编辑:袁甜、邓祁

审核:杨韬

监制:李英华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