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至千里 聚沙成铁塔】
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党总支学习计划,《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红色故事系列,请听第三期《照耀月亮山的红军马灯》。
本期诵读: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 王丹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第三期
00:00 / -照耀月亮山的红军马灯
整理:杨正贤
从江县光辉乡地处月亮山脚下,距从江县县城约一百五十公里,与广西环江,贵州荔波、榕江等县接壤。光辉乡是贵州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光辉乡虽然是典型的“少、边、穷”之地,却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黔东南地区传播革命真理踏上的第一块红色土地。
光辉乡乡名的来历,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当时,红七军来到此地,向苗族人民宣传革命……
1930年4月初,红七军前委制定了到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准备攻取榕江县城,补充部队给养。4月27日,红七军主力三千多人,从荔波佳荣秘密进入道路异常崎岖的原始森林——大苗山,也就是今天的月亮山。28日傍晚,红七军军部及其第二纵队到达桂黔交界的加牙苗寨时,寨内三十多户苗民基本都躲到了附近的深山中,寨中空空荡荡,家家户户大门紧闭。红军在加牙苗寨中宿营时,背靠墙脚板壁或柴堆休息,不进民房。4月29日凌晨,因行动不便而躲在家的苗族老人韦老高轻轻推开自家大门,见成排的红军将士背靠墙脚休息。韦老高主动找红军将士谈话,站岗的哨兵把他带到了军长张云逸身边。韦老高讲了一些苗话,经懂苗语的广西向导翻译,张云逸军长明白了韦老高的大意是说:广西来的“红头军”讲话谦和,不进苗屋要东西,是好人。我要去山上喊寨子里的人回家,请你们进屋休息。张云逸随即叫警卫员提马灯为老人照明,韦老高走到寨边用苗语呼喊躲在树林中的苗民回家。不一会儿,寨中逐渐亮起了灯火,门户复开,寨民们热情地邀请红军将士进屋歇息。韦老高还动员寨民为红军将士生火煮饭,将家中的糯米蒸熟送给红军将士充饥。红军将士及时付给寨民饭钱。4月2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红七军准备出发,需要当地苗民当向导。红军向韦老高讲了此事后,韦老高毫不犹豫地叫自己的大儿子韦小成和侄子为红军带路。
从月亮山脚的加牙苗寨到榕江县的腊酉侗寨,有一百多公里蜿蜒的穿越原始森林的山路,途经加早、加宜等数个苗寨。由于有了当地人带路,加上沿路苗民的帮助,4月29日傍晚,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顺利抵达指定地点,为4月30日攻打榕江县城做好了准备。
4月30日清晨,韦小成兄弟俩告别红军返家,张云逸指示给他俩每人送五个大洋作为带路的酬谢;另外,还特意赠送了一盏马灯给韦小成,说是给他俩回家时照路。
韦小成兄弟俩将红军送的马灯带回家中,全寨老少都来看稀奇——1949年以前,月亮山区域的苗寨靠燃烧松枝等物来照明,没有煤油灯。
马灯由韦老高亲自保管,他深刻体会到了“红头军”对苗族人民的爱,见到马灯就像见到“红头军”一样。每逢寨上过“牯藏节”,附近村寨的客人来到加牙,韦老高就拿出马灯给客人欣赏,并夸赞道:马灯好!“红头军”很好!用简明的苗语宣传着红七军的光荣事迹。
在攻占榕江县城的过程中,红七军向月亮山区七地理位置偏僻少数民族聚居区宣传革命,播下了许多革命火种。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月亮山区域的苗族人民获得解放。红七军赠给韦家兄弟的马灯,不仅为当地的苗族人民带去光明,更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启明星。
马灯在韦老高家代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广西有关方面人士来到长牛、加牙一带,调查、收集红七军的革命遗物。韦家后代得知后,便将那盏珍贵的马灯交给广西来的同志。
1992年,贵州实行撤区并乡建镇政策,从江县将当年红七军经过的长牛、加牙等七个行政村合并成了一个新的大乡。县里征求当地干部和群众意见,联系红军赠马灯给韦家兄弟的光荣历史,联系月亮山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筑光辉未来的实际,将月亮山下这个新成立的乡命名为“光辉乡”。
联合党支部:
贵州省体育局机关党办党支部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弦乐系党支部
策划:莫梅、黄鹏、殷静平
编辑、配乐:莫梅
录音制作:李彬、杨曦
版头播报:苏东方
摄影:胡潇雨
版式设计:徐晨晰
学习计划指导:郑东升 王天波
编审:王丹
监制:齐金蓉
诵读故事选自中共贵州省党史研究室编《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特别鸣谢:贵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技术中心党支部
技术支持:贵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技术中心7.1.4全景声录音制作系统
我们下期学习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