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生土文化和熙苑书院联合发起的“山顶对话”文化美学系列活动,在贵阳森林公园熙苑书院拉开序幕。
山顶对话被定义为了一场极致多元的问与答、一种脱离日常身份的深度社交、一席呈现贵州风物的餐桌美学和一次跨界探索的城乡公益互动。
嘉宾的茶叙摆设,也颇具古典美学。
7月29日,“山顶对话”文化美学系列活动第1期推出人文美学专场,主讲嘉宾为书画艺术家陈争。在“生命的礼赞”的主题下,陈争先生通过展示他在各个时期的画作,讲述了他如何经年累月地进行自我高要求的造型训练,用笔墨描绘不同生命的鲜活状态,并最终从中国画的传统图式中抽离,直面当下生活和身边故事,把最真实鲜活的生命呈现于画卷之上的实践和感悟。
书画艺术家陈争在台上,讲述自己把最真实鲜活的生命呈现于画卷之上的实践和感悟。
在长达五个多小时的全景式活动中,主讲嘉宾陈争和对话嘉宾胡世鹏,以及到场的听众,在对谈、问答、风物和晚茶等环节当中,有意无意地构筑了思想现场,并互相寻求问与答之间的自然共生。这样的对话场景,也与项目发起方的初衷相互呼应。
“山顶对话”发起人雙木在台上主持“思想问答”环节。
7月30日,“山顶对话”文化美学系列活动第2期推出非遗美学专场,主讲嘉宾为著名文化学者顾久。在“重读贵州的诗意与乡愁 ”的主题下,顾久先生深入浅出,以自身在乡村生活的经历,讲述从过去农耕文明到如今工商文明背景下的诗意与乡愁的变化。他认为,每个人的乡愁,都是在寻找自身生命最深处的魂魄和记忆,这些深情与回望会随着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们在谈论诗意与乡愁时,要以变化和辩证的眼光,这也是重读乡愁的意义所在。
文化学者顾久在台上,讲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乡愁。
在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沉浸式活动中,主讲嘉宾顾久和对话嘉宾赵宇飞,以及到场的听众,从自身视角畅谈诗意与乡愁的个体感受,并在问与答当中体验到了多元的意义。活动中极致的美学、庄重的仪式和丰沛的内容,也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变成了思想的在场者、追问者和探索者。这场非遗美学专场,也被看作是乡村守望者情怀与思考的分享。
对话嘉宾赵宇飞在现场分享他对诗意与乡愁的理解。
生土文化和熙苑书院联合发起的“山顶对话”文化美学系列活动,涵盖了思想问答、艺术装置、美学体验、风物餐桌、非遗展演、公益互动等,发起方旨在用跨文化打开想象力,打破不同领域的的边界,并透过在地文化基因研究、跨界融合等,打造升维及多元的内容。
来自榕江县宰荡村加所侗寨的侗族大歌队,进行非遗展演。
从地理角度看,山顶是自然的更高分野。从文化角度看,山顶是思想的更高视野。在“山顶对话”这场文美学盛宴中,嘉宾和听众们将在山顶之上历经遇见、对话和告别,也分享了见解、知识和风物。山顶,往往被看作是日常与经验之外的地方,也被当做是从城市通往乡村的另一种抵达。“山顶对话 ”项目发起人雙木和李花表示:“我们旨在让每场对话,都嵌入极致的美学体验、庄重的仪式和丰沛的内容。在山顶向阳处,贴近思想和美食,在如云蔓延的乡愁里,长久地让味蕾放松,这是走出城市,也是抵达日常。这场极致的人文与美学活动,也是保持对时代的发问,和对思想的求解,让回望与远见来完善自我。”
山顶对话的嘉宾们在现场体验苗族蜡染。
据了解,“山顶对话”人文美学系列活动,将在熙苑书院定期举办,每场活动的主题也有所不同。每场山顶对话,还设有贵州风物餐桌环节,近二十道特色菜式,尽显贵州在地食材的多样性和贵州味道的丰富性。传统与新潮的烹饪技法结合,辅以香茶、美酒和良器,加上菜单以散文诗的形式做旁白,精致且有味。
贵州风物餐桌美学陈设。
项目总策划Lièmiao表示:“向上奋力,向下扎根,这是走向山顶的意义,也是向外体验和向内察觉的双重过程。我们希望把思想变成美,把风物绘成画,让它们有更丰盈又更精致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