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毕业“季”忆丨付星星:“芳草年年记胜游”——怀念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

动静原创撰文、诵读:付星星
1659223800

 步出考场,身上捆绑的千条线万道索瞬间迸散。祝贺莘莘学子,迈越关山又一重,成为一颗自由欢乐的星辰。

蓝天骄阳、冉冉行云、翱翔的鹰、还有喵星小伙伴,此刻只注目你们,联袂额手相庆。

学子回眸母校,潇洒一别。而那一刻,校园的喜与悲、欢歌与咏叹、诗与远方的童话,代代传承的民谣,铺天盖地涌来,拽回了你的记忆……

这里,我们特邀了多位文化名人,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与读者共享其千差万别、个性化的《毕业“季”忆》。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花开时。毕业是一场青春的盛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思念。回首求学之路,我们曾经与我们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研究生老师、博士生导师一路重合,又一路分别。“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年少的我们一路高歌,一路前行,我们追寻更高的山峰,看更多的景致,却不曾回眸那些曾经目送我们远行的目光,感念生命中聚散离合的温暖与期待。

从校园到校园的人生历程,之于我似乎是缺少了对于大学校园的距离感与陌生感。但是毕业,却是生命中重要的转折,我们不再是老师翅膀呵护下的雏鹰,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翱翔在更加广阔的天空。2012年,我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回首亦然十年间,“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南京大学

我从南京大学毕业是在2012年的12月,因为在韩公派学习回国的时间是2012年10月,所以我似乎是错过了那个夏天铺天盖地的离别的情愫。等我回来之时,我的室友已经毕业了,我们曾经的南院2舍已经进入重建阶段。还记得,我负笈韩国留学,离别之时,我的室友说:“送你出国的时候,我会哭的。”现在回想,那是多么值得我们珍爱一生的同学的情谊啊。毕业是对青春说再见,是对友情说再见的时候,我们将因求学而得以聚合的人生情谊永远地珍藏在了心里。

2012年年底,我和徐毅师兄、单重阳一起参加了南京大学12月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我的老师向来有着孟子浩然之气,他绝不流露出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有任何的不舍,似乎有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广博胸襟。他庄严地宣布着我们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开始,那样的怡然神情,自是对我们十分的自信。在这场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严厉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我们感受到答辩委员会老师犀利的学术眼光、博大精深的学问精神以及他们以答辩的形式所传达之于我们的长久而绵长的鼓励。记得徐兴无老师在答辩之时鼓励我论文的把握与台湾师范大学赖贵三教授关于朝鲜《周易》研究相接近,那时我还是一名博士生,可以想见这是母校的老师给我们长远学术研究之路树立起了信心和目标呀。

在毕业论文答辩后的谢师筵席上,感谢徐毅师兄准备的美酒,让我们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感恩,感谢亦师亦父的他教会了我们学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教导我们研究中的恒常之心与不曾妥协的坚持,教会我们学术研究与日常人生中的雅量与胸怀,智慧与坚韧。如果我曾经是个胆小而懦弱的人,那么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一口吸尽西江水的无限气魄与豪情壮志。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倾尽心力于学术研究中新领域的开拓与新方法的实践,他勤心尽力地培养我们,让我们在他的严苛与慈爱,幽默与豁达,执着与坚持中感受到学问与人生双重的意义和美好。跟随老师南大求学的日子,给了我们应对人生中任何风风雨雨的坚强和力量,他是我们心里的精神支柱,督促我们在人生与学术的历程中“敬业乐群,勤奋谦虚”,催促我们不断追求以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

还记得在那场离别的筵席上,师母曹虹教授不断让我多食南京的鱼,担心我回到贵州吃不到这样的美食。伯伟师还打趣地说:“哎,曹老师还担心这个呀。”现在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师生之间那真挚而永恒的深厚情感。想起我在韩求学的时候,张老师来韩国参加学术会议,曹老师托张老师给我带来了南京的青团。异国他乡,当老师把青团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感动得泪眼模糊,那一刻,我好想跟着他一起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呀。曹老师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她总是能够将学问的意义与生活的意义相融合,在富于思想、美学与哲思的文字中传递着她对于学术研究的探索与对我们不曾歇息的爱。在那些困倦而又消沉的人生旅程中,她又给了我力量和温暖,鼓励我不负初心,勇往直前。张老师、曹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指引着、教诲着我们的学业之路与人生之路,“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跟随老师读书是生命中美好的人生缘分。于是南京、南京大学成了我们生命的第二故乡。南京的鱼和“桃花流水鳜鱼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浓缩在游子的心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付星星和张伯伟教授

毕业意味着离别,离开我们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离开校园里那段我们曾经紧紧相拥朝夕相处的生活,一切都是那样的舍不得。“留恋处,兰舟催发”,我们奔赴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奔赴着各自不同的前程,承担着我们彼此不同的命运。十年间,我们远远地遥望着母校,深深地思念着老师。我们渴求不辱师门,不负使命。我们读老师的书,这似乎可以超越地理之空间阻隔,始终感受到老师的教诲。老师一如既往地给我修改论文,批评我,教导我,鼓励我,我依然是老师的学生,与毕业前别无二致。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召开“首届东亚古代汉文学学术研讨会”,我们风尘仆仆,一呼百应,满怀激动地回到母校,参加会议,其实最重要的却是看望阔别已久的老师,“江南重会面,聊话十年心”。看到他看着一个个成年了的我们,看到他逐一问起谁谁到哪儿啦?到高铁站了吗?那一刻,我感受到,原来我们都是他播散在四方的儿女,不曾有儿女情长的他在心里原来是这样的挂念我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然心里是那么的不舍得离开母校,不舍得离开老师,亦如我们年少时离开家乡求学之景,但是我们挡不住岁月的流逝与四季更迭的恒常,我们将毕业的愁思与离别的哀愁紧紧地收束进心灵的最深处,那是我们关于青春,关于理想,关于学业,关于爱情最美好的想象。毕业同时也是新的征程的开启,我们的证书上镌刻着“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我们的身上有着老师们用知识和岁月浇灌的责任与使命。毕业代表着我们要更加勇敢地如海燕般在苍茫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

图片制作:张璐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