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制图:赵元靖
“我”是躺在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精神陈列馆里的一本民情笔记本,历经岁月的沉淀,“我”的身体已经泛黄,边边角角甚至有一些残缺,但“我”身上的字迹却清晰可见。
说到海雀村,说到老支书文朝荣,大家都不陌生吧!但海雀村和老支书的过去你可不一定都了解。而在“我”的身上,老支书用一支笔记录着海雀发展的每一步,有面对困难的不易,有看到发展希望的欣喜。大到村子未来的发展,小到一家人的救济粮,一笔一笔记录着海雀步履维艰却坚定向前的发展史。
作为文朝荣老支书的民情笔记本,“我”几乎和老支书形影不离,常常被他揣在中山装的口袋里,谁都不许动,就连睡觉,老支书都要把“我”放在枕头边上。
有一次,因为“我”不小心走丢,把老支书吓坏了。那是199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海雀村村民张恩志、朱明清等5名护林队员,照例按预定路线开展护林工作,巡山途中突遇暴雨,5名护林队员急忙跑到岩下躲雨。不到两分钟,文朝荣从雨中跑了过来,全身被雨水打湿透了。张恩志说:“老支书,你又跟着我们来啦?”文朝荣说:“我不是跟着,是怕你们几个家伙偷懒。”说完,文朝荣笑了笑。自成立护林队,文朝荣就时常跟在护林队员的后面,一是监督,二是方便处理突发事件。一个小时后,大雨停了,文朝荣带着大家往家里赶。回家的路,必须经过一条常年无水,宽一米多,深近两米的壕沟。由于刚下大雨,壕沟涨水,水流湍急,大家依次跳过去。当他们走到海雀村菩萨岩,文朝荣伸手一摸中山服右边的口袋,脸色立马紧张起来,大叫一声:“糟了!张恩志,我的笔记本丢了。”张恩志急忙说:“笔记本掉了都是小事,怕是您记的那些东西,丢了就不好办了。”文朝荣叫队员们先回家,他原路返回寻找“我”的身影。可张恩志不放心老支书,便提出和队员一起帮助老支书寻找“我”。最终,张恩志在壕沟的一块石头旁边,发现了“我”安静地躺在那里,完好无损。
张恩志轻轻地翻开“我”,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安美珍家救济粮50斤,王光德家救济粮30斤……还有每个组户救济粮分配情况、困难户救助情况、护林记录等村里各类民情,这是老支书每一天都在挂念和操心的事。当张恩志把“我”交到文朝荣手中后,老支书用衣服轻轻地将“我”身上的水珠擦了擦,又小心翼翼地装进衣袋里,再把扣子扣上,脸上写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从此,老支书的“宝贝”——“我”再也没有走丢过。
如今,虽然文朝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还一直坚守在海雀,给大家无声地讲述着海雀村过去的那些关于奉献、关于温暖、关于绝处逢生的故事。